溫度影響
中藥的成分在15°C-20°C的條件下一般比較穩定,但隨著溫度增高,黴菌,細菌極易生長導致中成藥發黴,蟲蛀等,長期在溫熱環境下容易使藥物理化性質發生改變,從而導致中藥軟化,變形,揮發,渾濁等。
高溫影響
1,黴變:大部分微生物屬於嗜溫性,溫度的升高,有利於它們的繁殖和活動,從而加速黴變。
2,揮發走油:氣溫升高,使含有芳香性質的中成藥,如紅花油,薄荷油等揮發,含脂肪油和揮發油豐富的中成藥,由於高溫而軟化,或達到熔點,導致所含的油質往外溢位,影響藥物質量。
低溫影響
在低溫條件下,有些中成藥可發生物理和化學變化,導致藥效降低,甚至失效;如中成藥的液體制劑,在低溫條件下容易發生沉澱;有的水劑藥物會結冰脹破容器,使藥液外漏,造成損失或降低藥效。
空氣因素
空氣的組成很複雜,對中藥影響較大的是氧氣,水蒸氣和灰塵,若中藥保管不當,可與空氣中的氧化合而變質,如揮發油受氧的作用引起樹脂化,脂肪油容易氧化而結成塊狀,並能氧化酸敗;散劑能吸附空氣中的水,灰塵及有害氣體,影響其質量及促使其變質發黴。
溼度影響
空氣中溼度越大,有的中藥越容易發生潮解,變色,變形,生蟲,粘連結塊,黴變或稀釋,而溼度過低,有的中藥會發生風化或乾裂。
蟲蛀影響
蟲蛀即害蟲對中成藥的蛀蝕,常見危害中成藥的害蟲有谷象,米象,大谷象,菸草甲蟲,蟲蛾及蟎蟲類等十種,一般害蟲生長繁殖的最適宜溫度是20°C-35°C,相對溫度為60%以上,溼度大,氣溫高時,害蟲危害也最嚴重,故中藥被蟲蛀經常在夏秋季節發生。
黴變影響
黴變是指中成藥外表或內部生長黴菌,一般危害中成藥的常見黴菌有綠黴菌,黑酵菌,藍黴菌,黃麴黴菌等,中成藥的發黴與本身性質和含水量有關外,溫度,溼度也是引起黴變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溫度在20°C-30°C,相對溼度在70%以上時,黴菌可大量生長繁殖。
中藥變質現象有哪些
黴變:即發黴,系中成藥外表或內部生長黴菌的現象。
酸敗:亦稱酵解,即中藥經日光照射或高溫,產生髮酵,變味,變色而不能藥用。
揮發:是指藥物在高溫下所含揮發油散失或走油;乙醇揮發後醇浸出物發生沉澱,從而使有效成分失去。
渾濁沉澱:是液體中藥的常見變質現象,中成藥的液體制劑在低溫條件下容易發生沉澱或變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