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下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泌尿外科的孫祥宙博士在門診大樓5樓中廳開展了一堂題為《勃起功能障礙——男性健康的風向標》的講座,孫祥宙博士在講座上強調:ED是靜止性血管疾病的預警訊號。ED患者即使診斷時沒有心血管疾病症狀,也應把他當做一個潛在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對待。
專家簡介:孫祥宙,男,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對泌尿系腫瘤、前列腺疾病、男性科疾病、泌尿繫結石等的診治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各種微創腔內泌尿外科手術,如:腹腔鏡、經尿道電切、輸尿管鏡、經皮腎鏡等。
ED是男性健康下降的標誌
ED是指男性持續或反覆發生陰莖不能達到或維持勃起,以完成性交,可表現為獲得勃起的能力不一致,僅能維持短暫勃起的趨向或完全不能勃起。
隨著社會節奏越來越快,男人的生活質量每況愈下,菸酒和過度的飲食,加上缺乏睡眠和足夠的鍛鍊,ED侵襲男性健康的強度可謂越來越猛烈。
“那活兒”一向是男人自信的來源。據孫祥宙博士介紹,強勁的勃起已經不僅僅是男人健康強壯的表現,而且還是健康的“風向標”!尤其是勃起功能障礙ED是男性整體健康下降的標誌。
ED和心血管病發病機制相同
以往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勃起不好是軀體疾病,很少有人會將勃起功能障礙ED視為整體健康下降的標誌。但近年來,不斷有新研究證實,ED和慢性病關係密切,彼此之間有共同的發病機制。
孫祥宙博士介紹,ED和心血管疾病有諸多相同的危險因素,如年齡、脂代謝紊亂、吸菸、靜坐、肥胖等。其中血管內皮功能受損,導致血管舒張下降,更是導致血管性ED的主要原因。
心血管病恰恰也是源於內皮功能下降,引起功能和結構的變化。因此,從這個角度看,ED和心血管病實際上是“同源”的。
孫祥宙博士提醒在場病友:一旦出現ED,患者就要提高警惕,及時就診,以免延誤其它慢性病的診斷和治療。
39健康網 www.39.net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責任編輯:張燦城 通訊員:李紹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