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如何及早發現隱匿性腎炎

avatar 月河真一
2.8萬 熱度 A+ A-
腎臟疾病的發病率高,正常人群約6.1-10%,也就是每10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可能患有腎病。對於腎病,早期發現是及早治療的關鍵。然而,腎臟是個“任勞任怨

腎臟疾病的發病率高,正常人群約6.1-10%,也就是每10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可能患有腎病。對於腎病,早期發現是及早治療的關鍵。然而,腎臟是個“任勞任怨”的臟器,在受損初期甚至中期並不會出現不適。一旦患者身體出現水腫、噁心、全身乏力等報警訊號時,往往腎臟已失去一半功能。這也是不少病人到醫院首診時,腎病已進入中晚期,甚至出現的原因。醫生呼籲,每年體檢中最好查查尿常規,有利於早期發現腎病。

 慢性腎炎隱匿性極強

廣東省人民醫院腎內科主任史偉介紹,很多人認為腎病離自己很遙遠,其實不然。慢性腎小球腎炎在疾病的早期可能沒有任何症狀,故又稱為“隱匿性腎炎”,多數是在常規體檢或診治其他疾病時發現的(存在血尿、蛋白尿、血肌酐升高、血壓升高等表現)。

就在不久前,他們剛剛接診了一位年輕的“醫生患者”。這位年輕的醫生天天加班、做手術,身體無任何異常,直到準備出國進修,出國前體檢才發現存在“隱性血尿、蛋白尿、血肌酐升高”這些慢性腎小球腎炎的表現,當時查血清肌酐已達240umol/L左右,其腎臟濾過功能(腎小球濾過率——GFR)已下降至慢性腎臟病3-4期。所幸沒發展到尿毒症(慢性腎臟病5期則為尿毒症),經過及時治療,目前其血尿、蛋白尿基本轉陰,血肌酐也降至140umol/L左右(仍高於正常範圍),腎臟功能已得到明顯的改善。但是,腎炎的損害已導致其部分腎功能無法恢復,即使經過系統的治療,也只能是延緩腎臟功能的退化。

出現症狀才就醫,為時已晚

史偉主任說,那些在體檢中或診治其他疾病時意外發現較早期腎臟病的患者,還算比較幸運,可以透過正規的診治,延緩腎臟功能的退化。

更多的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是在疾病的中晚期,出現臨床症狀才意識到身體出現問題而來尋醫問診,此時,腎臟功能可能已經有明顯的損傷,腎臟對人體的排毒功能、調節血壓的功能、調節鈣磷代謝的功能、分泌促紅細胞生成素促進骨髓造血的功能可能已明顯受損。在臨床,這部分病人多以噁心、納差(尿毒毒素累積影響胃腸道功能)、乏力、活動後胸悶氣促(的症狀)等症狀來就診。

然而,腎臟病損傷到了一定程度,就無法進一步進行腎活檢明確腎臟病變,也無法透過及時、準確的對因治療來緩解病情,延緩腎臟病的進展。很多十幾歲花季少年、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平時頭暈、頭痛以為是學習、工作壓力大,喝點涼茶就行,但其實已經存在慢性腎炎未及時發現,等到更加不舒服來就診時,都已進入尿毒症期,年紀輕輕就開始做維持性透析治療了。

體檢,僅查腎功能不足夠

“我參加單位體檢,每年抽血查肌酐(或腎功能)都是正常的啊!”有些患者在被確診慢性腎病後,感到非常不解。史偉解釋說,現在許多單位體檢都會查血肌酐,這個指標可以反映出腎臟的功能狀況,但不能準確反映出腎臟的損傷情況。腎臟有極強的儲備和代償能力,10萬個腎單位中有40%的腎單位遭到破壞時,剩下的腎單位仍可能照常工作,血肌酐仍在正常範圍。只有腎單位的損壞超過50%,剩下的腎單位不足以排除體內的毒素時,血肌酐才會表現出異常。

史偉呼籲,無論是個人體檢還是單位體檢,最好在腎功能、腎B超的檢查基礎上,增加尿常規的檢查,尿中出現了血尿、尿蛋白,則能更早期提示腎損壞的情況。而且尿常規檢查費用低廉,完全無創。另外,對於已經明確存在高血壓、高尿酸血癥、高脂血症的患者來說,比正常人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明顯增加,更加應該關注自己腎臟病變的情況。

 

釋出於 2021-02-28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