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疳積(營養不良)常見症狀
小兒面色青黃,肌肉消瘦,皮毛憔悴,腹大堅硬,青筋暴露,不欲飲食,大便臭穢(長期消化不良),小便混濁。
第一步:揉二人上馬
位置:位於手背無名指及小指的掌指關節後凹陷中。
操作:拇指指端揉或拇指指甲掐,稱揉上馬或掐上馬。揉約15分鐘。
功效:可以大補元氣,補腎益精,強筋壯骨。
第二步:補脾經
位置:拇指螺紋面。
操作:旋推或者將拇指屈曲,循行拇指橈側邊緣向指根部直推稱為補脾經。推約15分鐘。
功效:可以健脾胃、補氣血,用於脾胃虛弱和氣血不足所引起的食慾不良等症狀。
第三步:平肝經
位置:食指末端掌面。
操作:一般用清法,習慣稱為平肝。從食指根部起一直推到指端,推約5分鐘。
功效:可以平肝開鬱除煩,和氣生血。
第四步:對症加減
1、小兒長期消化不良者可在前三步的基礎上加推大四橫紋約10分鐘(在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根連線掌面的橫紋上來回推按);
2、若小兒有痰者,可在前三步的基礎上加運八卦10分鐘(以掌中勞宮穴為中心,以掌根凹陷下處即掌邊高起之處為之邊緣做順時針推按);
3、若有腹痛明顯者可改用揉外勞宮15分鐘,補脾15分鐘,平肝5分鐘。
第五步:針刺四縫穴
位置:四縫穴位於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四指的中節橫紋上。
操作:充分消毒後用三稜針點刺放血,然後將每個穴位上用力擠出黃色粘液即可。
功效:點刺四縫穴可以清熱除煩,通調百脈,治療小兒疳積有特效。
注意:需進行無菌操作,需專業醫生方可進行操作,切勿獨自模仿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