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夜間發燒是怎麼回事
寶寶發燒是因為位於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上調體溫所致,是寶寶機體本身對抗病菌入侵所啟動的一種保護機制,並不是一種疾病。它可以隨時發生,跟白天黑夜沒有關係,只不過有的寶寶恰好在夜晚發燒了,這時買藥和看病都不方便,才導致媽媽們格外焦慮。其實只要找出原因,對症下藥,寶寶一般都會很快康復的,而導致寶寶發燒的原因大致有三類:
1、生理性因素
寶寶體內的新陳代謝比成人旺盛,但寶寶的免疫力卻比成人弱,加上中樞神經系統調控體溫的功能低下,所以當病毒入侵時更容易出現發燒的症狀。
2、病理性因素
據不完全統計,大約有200多種疾病會引起寶寶發熱。嬰幼兒期免疫功能發育未完善,一旦遇到病菌入侵等情況,引起生病發燒,寶寶的體溫就會升高。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引起寶寶發燒的常見原因,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支氣管炎、病毒性肺炎等。其他一些細菌感染如化膿性扁桃體炎、中耳炎、細菌性痢疾、泌尿道感染等也比較常見。此外,寶寶接種疫苗、輸液反應等也可能引起一過性發燒。
寶寶夜間發燒如何處理
當寶寶出現夜間發燒時,媽媽們應該怎麼辦才好呢?別急慌,可以按照以下四個步驟走,幫助寶寶打贏退熱仗。
勤測體溫
寶寶夜間發燒,媽媽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勤測體溫,密切關注寶寶體溫的變化。建議媽媽每隔4小時給寶寶測一次體溫,高溫寶寶則需要每1-2小時測一次。測體溫時,美國兒科學會認為目前比較好的方法是使用電子體溫計測量寶寶的肛溫和口腔溫度。但在實際操作中,也有很多媽媽使用耳溫槍來測耳溫。無論採用哪種方法,在使用前後都要確保測量工具的安全、乾淨、衛生。
物理降溫
在確定寶寶發燒了以後,如果寶寶精神狀態好,無明顯哭鬧煩躁,媽媽可以先給寶寶做物理降溫。
①寶寶發燒,如果身上穿過多衣物,不利於散熱,會加重不適甚至加重病情。建議媽媽可以讓寶寶穿的衣服適當即可。另外,要保持室內外空氣流通,特別是冬天氣候乾燥,媽媽可以用加溼器增加室內的溼度,讓寶寶感到舒適。
② 補充水分。發燒會讓寶寶新陳代謝加快,導致出汗多、體內水分消耗快,因此要多給寶寶喝水,幫助補充體內流失的水分。
常備退燒藥
之所以要強調常備退燒藥,是因為寶寶發燒具有突發性和無法預測性,而且發燒也是寶寶十分常見的症狀之一。經常見到家長帶著發燒的寶寶半夜火急火燎看急診,排隊幾個小時後醫生給開了些退燒藥回去的情況。為了避免大人孩子都折騰,建議家長在家裡適當準備一些退燒藥。如果孩子發燒了,做了物理降溫的情況下,體溫(體溫>38.5℃)還是沒有降下來,可以給寶寶喂退燒藥。目前公認相對比較有效及適用於兒童的退熱藥是布洛芬和對乙醯氨基酚,這2類藥都能有效幫助寶寶退熱,可以作為家庭小藥箱裡的常備藥。其中,布洛芬適用於6個月以上的寶寶,對乙醯氨基酚適用於3個月以上的寶寶。但提醒家長們,小於一歲的寶寶,還是得遵照醫囑使用。
看醫生
在經過了物理降溫和吃退燒藥後,寶寶依然發燒不退,且精神不佳,甚至出現持續腹瀉、嘔吐等情況,就需要立即帶寶寶去看醫生。但如果是小於3個月的寶寶,當體溫超過38℃時,就建議看醫生。家長們需要注意的是,去醫院就診時一定要記清楚給寶寶餵了幾次退燒藥以及每次的量是多少,並告訴醫生,方便其對寶寶病情做出準確判斷。
寶寶夜間發燒護理時要注意
寶寶夜間發燒,媽媽們除了按照上面所說的四步來護理,還要注意以下三點:
退熱藥使用注意
布洛芬和對乙氨基酚應根據寶寶體重來確定吃藥劑量,過量容易用藥風險。注意用藥間隔時間,一歲以上的孩子布洛芬與對乙醯氨基酚每次服用需間隔4-6小時,每24小時不得超過4次,且每次使用的劑量需依照說明書的指示。此外,這2種藥也無需交替用藥的。
抗生素使用注意
抗生素是用來抵抗細菌感染的藥物。對於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燒是無效的。寶寶的發燒是否需要抗生素治療,建議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使用。
喂藥注意
喂退熱藥的目的是讓寶寶舒服一點,多休息也有助於寶寶健康恢復。但如果寶寶出現高熱,體溫>38.5℃,需要叫醒吃藥。不合作的寶寶可以選擇用滴管喂藥。
專家提示
寶寶夜間發燒,並非都要馬上看急診,而應根據實際情況針對性處理。若寶寶精神狀態好,能與周邊的人和物有交流,或能安然入睡不哭鬧,做好物理降溫、定時量體溫即可;如體溫超過38.5℃,服用退熱藥;若寶寶小於3個月,體溫超過38℃,建議看醫生;若寶寶無精打采,精神不佳,甚至出現持續腹瀉、嘔吐等情況,需立即帶寶寶看急診。另外提醒媽媽們,寶寶一年發燒2-3次都是比較正常的,有時發燒往往來的突然無法預測,半夜臨時去買藥或送醫都不方便,建議家中常備退燒藥應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