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黑眼圈艾灸哪個效果好 艾灸的作用和禁忌

avatar 慈悲升榮
2.4萬 熱度 A+ A-
現在許多人都喜歡熬夜、通宵,越來越多的人都有黑眼圈的困擾,艾灸對於黑眼圈也有緩解的作用,那麼黑眼圈艾灸哪個穴位效果好呢?

黑眼圈艾灸腎俞穴

1.腎俞穴位置

腎俞穴位於背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2橫指寬)處,左右各有一穴。取穴時,左右腰骨最高點連線與脊椎中線的交點附近為第4腰椎,向上數到第2腰椎,在它下方的凹陷處向左右兩側旁開2橫指寬處就是腎俞穴。

2.施灸方法

溫和灸。施灸時,被施灸者俯臥,施灸者站或坐於一旁,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面板1.5~3釐米施灸,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3.施灸時間

每日或隔日一灸,每次灸15~30分鐘,灸至面板產生紅暈為止,10次為1個療程。

4.功效

外散腎臟之熱。

黑眼圈艾灸三陰交穴

1.三陰交穴位置

三陰交穴位於小腿內側,內踝尖直上3寸(4橫指寬)、脛骨內側緣後方,左右腿各有一穴。取穴時,在小腿內側,從突起的踝骨向上量約4橫指寬處的骨骼後側邊緣就是三陰交穴。

2.施灸方法

溫和灸。取坐位,手執艾條,對準穴位,距面板1.5~3釐米施灸,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3.施灸時間

每日或隔日灸1次,每次灸15~30分鐘,10次為1個療程。

4.功效

對肝、腎有保健作用。

黑眼圈艾灸原理

黑眼圈的形成原因有很多,如腎水不足、虛火上炎、房事過度或產後失調等,而滋陰補腎、清降虛火、補虛潤膚、化瘀通絡是消除黑眼圈最好的方法。針對腎俞穴和三陰交穴溫和施灸,可有效治療黑眼圈。

艾灸的作用和禁忌

一、艾灸的作用

1.溫經通絡、祛溼散寒

由於艾葉等中草藥的藥性溫熱,艾火的熱力能深透肌層,溫經行氣,因此,灸法具有很好的溫經通絡、祛溼散寒的作用,臨床用於治療寒凝血滯、經絡痺阻引起的各種病症,如風寒溼痺、痛經、經閉、寒疝、胃脘痛、腹痛、洩瀉、痢疾、少乳等。

2.昇陽舉陷、回陽固脫

由於陽氣虛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虛下實,氣虛下陷,出現脫肛、陰挺、久洩久痢、崩漏、滑胎等,《靈樞·經脈》篇雲:“陷下則灸之”,故氣虛下陷,臟器下垂之證多用灸療。因此,灸療不僅可以起到益氣溫陽,昇陽舉陷,安胎固經等作用,對衛陽不固、腠理疏鬆者,亦有效果。使機體功能恢復正常。

另外凡大病危疾,陽氣衰微,陰陽離決等證,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陰寒,回陽救脫。故灸法還可用於元陽虛脫而出現的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脈微欲絕的脫證。

3.消瘀散結、拔毒洩熱

灸法能以熱引熱,使熱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熱,表明其對機體原來的功能狀態起雙向調節作用。特別是隨著灸法的使用增多和治療範圍的擴大,這一作用日益為人們所認識。

所以在臨床上灸法可用於治療外科瘡瘍初起,以及癰病之證,如乳癰初起、瘰癧、癰腫未化膿者、瘡瘍久潰不愈、寒性疔腫等。用灸法能使氣機通暢,營衛調和,故瘀結自散。

4.預防疾病、保健強身

灸法除了有治療作用外,還有預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這在古代文獻中有很多記載。到了現代,灸療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

二、艾灸的禁忌

1 . 顏面部、頸部及大血管走行的體表區域、黏膜附近,不宜直接灸。

2 . 器質性心臟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孕婦的腹部、腰骶部,不宜施灸。

3 . 屬實熱證或陰虛發熱、邪熱內熾等證,如高熱、高血壓危象、肺結核晚期、大量咯血、嘔吐、嚴重貧血、急性傳染性疾病、面板癰疽瘡癤並有發熱者,不宜使用艾灸療法。

艾灸的注意事項

1.要專心致志,耐心堅持

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對於養生保健灸,則要長期堅持,偶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2.要注意體位、穴位的準確性

體位一方面要適合艾灸的需要,同時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要根據處方找準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3.防火

現代人的衣著不少是化纖、羽絨等質地的,很容易燃著,因此,施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時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滾脫落。用艾條灸後,可將艾條點燃的一頭塞入直徑比艾條略大的瓶內,以利於熄滅。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

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溫時要防中暑,同時還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和開換氣扇,及時換取新鮮空氣。

5.要防止感染

化膿灸或因施灸不當,區域性燙傷可能起瘡,產生灸瘡,一定不要把瘡搞破,如果已經破潰感染,要及時使用消炎藥。

6.要掌握施灸的程式

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應按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的順序進行。

7.注意施灸的時間

有些病證必須注意施灸時間,如失眠症要在臨睡前施灸。不要飯前空腹時和在飯後立即施灸。

8.要循序漸進,初次使用灸法

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劑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時間短一些,壯數少一些。以後再加大劑量。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

9.防止暈灸

暈灸雖不多見,但是一旦暈灸則會出現頭暈、眼花、噁心、面色蒼白、心慌、汗出等,甚至發生暈倒。出現暈灸後,要立即停灸,並躺下靜臥,再加灸足三里,溫和灸10分鐘左右。

10.注意施灸溫度的調節

對於面板感覺遲鈍者或小兒,用食指和中指置於施灸部位兩側,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溫度,做到既不致燙傷面板,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釋出於 2021-08-21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