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產後發燒是什麼原因 產後發燒,是因為感染嗎?

avatar 羅漢朝陽
5769 熱度 A+ A-
產後24小時內的發燒通常不用太擔心,可持續觀察;產後24小時以後若仍有發燒症狀,可能是身體出問題的警訊,應積極找出病因並加以治療。

產後發燒常出現的時間

產後發燒又稱為產褥熱,通常出現於產後24小時~產後10天內,體溫大約會維持在38度左右,反覆發燒,就醫後大約48~72小時症狀會獲得舒緩。

產後發燒並不代表一定有問題,建議等待產後至少24小時再評估比較準確。因為產後24小時內體溫較高可能為其他原因所致:

產後體溫較高

如果生產方式為自然產,用力的時間較長、體力消耗較多,不僅汗流得多、也容易脫水,體溫會比平常高一點;

至於剖腹產因出血多,也會導致脫水而體溫偏高。不過通常自然產或剖腹產產後的體溫大多不會高於38度。

促進子宮收縮的藥物影響

產後24小時內,如果子宮收縮的情形不佳,醫師會開促進子宮收縮的藥物給產婦服用,這種藥物也會使產婦的體溫偏高。

如果產後24小時內有體溫較高的情形,應多喝水再持續觀察體溫的變化。

誰比較容易產後發燒

1、貧血的人。

2、待產過程中破水較久的人(超過24小時)。

3、生產時用力過久、體力耗費較多的人;或是生產過程不順利,必須用真空吸引或產鉗輔助生產的人,因傷口較大,感染與血腫的比例較高,發燒的機率也隨之提升。

中樞體溫較準確

由於身體的中樞體溫比較準確,所以測量耳溫或口溫皆可,腋溫則比較不準確。

產後發燒的原因和症狀

產後24小時以後如果仍然發燒,也有很多種可能的原因:

1.會陰傷口感染

自然產產後會陰通常留有傷口、也會有疼痛感,不過一般1~2天疼痛感即可獲得舒緩。

假使會陰愈來愈腫脹、疼痛感持續超過2天、分泌物有臭味,就可能是會陰傷口感染了;另外剖腹產產後如果傷口碰水,同樣也容易感染。

2.子宮內膜發炎

產後惡露、胎膜等沒排乾淨,就容易導致子宮內膜發炎。

除了發燒之外,按壓子宮時也會有疼痛感、惡露亦會散發臭味。子宮內膜炎會使子宮沾黏,可能會使日後不孕。

3.泌尿道感染

剖腹產產後插尿管或因產痛而憋尿不上廁所,皆會導致泌尿道感染的機率提升。

泌尿道感染的症狀為:一直有頻尿感,但每次解尿的尿量都不多(產後多數產婦都容易解尿不完全、有殘尿感,不過如果不是泌尿道感染,通常1~ 2天狀況就會改善)、解尿時灼熱、解尿完有痠痛感。

感染者應多喝水與請醫師診治。

4.剖腹產術後不敢咳嗽

有些剖腹產的產婦因擔心肚子的傷口裂開,即使有痰也不敢咳出來,時間久了可能會提升感染支氣管炎或肺炎的機率。

一旦感染支氣管炎或肺炎,不僅發燒、痰量也會增加,但是不會肚子痛、惡露也正常。

5.乳腺炎

乳腺炎所引起的發燒並非產褥熱,這是許多人容易搞混的地方。因乳腺炎所造成的發燒,大多溫度會比較高,有些人高達39度以上、反覆高燒,按壓乳房時也會感到疼痛、乳房有紅腫熱痛的感覺。

等到將乳汁擠出以後,不適的症狀會稍微獲得舒緩。為了預防乳腺炎的發生,生產住院期間應徹底學好哺乳姿勢、正確哺乳以免因乳汁鬱積而導致發炎。

應積極找出發燒原因

產後發燒,首要之務不是退燒,而是要找出病因。如果是因傷口感染所引起,應依醫囑服用抗生素藥物5~7天(有餵母乳者可請醫師開比較安全的抗生素種類,一般來說對於餵母乳不至於產生負面影響;

即使醫師告知會有影響,只要5~7天不餵母乳即可,不過此段期間仍要將母乳擠出拋棄);假使傷口化膿,則應以靜脈注射抗生素為主。倘若在尋找病因之餘,仍想以退燒藥或冰枕來緩解症狀。

雖然也可以,不過緩解症狀的效果不會很理想,畢竟源頭問題沒解決、沒找出問題來加以治療,還是會再度發燒。

產後傷口如何護理

產後2~3周惡露量較多,自然產的產婦每次如廁(無論排便或解尿)後,皆應沖洗會陰部,不過不要灌洗陰道。

沖洗方式應以溫水由前往後衝,以免被金黃色葡萄球菌或大腸桿菌感染。如果想要以溫水坐浴來促進會陰傷口復原,應至少等到惡露量減少或身體沒感染時再以溫水坐浴,否則更容易感染。

如果因生產過程中使用到真空吸引或產鉗使會陰血腫,產後會陰不適可隔著毛巾適當冰敷。

此外,剖腹產的傷口10天內不要碰水,洗澡或擦澡前應塗防水敷料;自然產則不用擔心會陰傷口碰到水的問題。

產後應儘量提早下床走動,不僅可以降低血栓的機率,多走動也有助於排出惡露,以免鬱積久了容易引發子宮內膜炎。

產後要多喝水、別憋尿,並要留意體溫的變化。

釋出於 2024-03-27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