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食症現在很常見,而且孩子是現在家長們心中的寶貝,但是很多家長並不瞭解這種病症,當孩子生病時,家長就會手無舉措,不知道該怎麼辦吶,現在讓我們來學習一下如何糾正孩子的厭食吧:
小兒厭食是指長期食慾減退或食慾缺乏為主的一種症狀,在3-6歲的兒童多見。孩子厭食原因不僅在孩子本身,家長也有很大責任。有的家長看到孩子不吃飯乾著急,硬逼著孩子吃飯,反而讓孩子更厭煩。可以說孩子吃飯問題成了讓年輕父母傷透腦筋的一大難題。那麼是什麼原因讓孩子不願吃飯呢?家長該怎麼糾正孩子厭食的小毛病呢?
專家指出,小兒厭食由於區域性或全身疾病而影響消化功能、使食慾下降造成的實屬少數,大多數小兒厭食是由於家長的餵養不當和孩子的不良飲食習慣引起的。要糾正孩子厭食家長首先要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勿把零食當主食。很多孩子有吃零食的習慣,甚至把零食當成主食,影響正常的進食,也容易引起小兒厭食症,有這些壞習慣的孩子家長要注意糾正,逐漸幫孩子改掉壞毛病,養成規律的進食習慣。
2.花樣翻新,誘導食慾。每天吃同樣的食物不僅不利於提供食慾,也會造成營養不良。因此,給孩子吃的食物,要注意新鮮和品種多樣化,不僅僅包括蛋類、肉類,還應有各種蔬菜瓜果。實踐證明,飯菜多樣化、藝術化、色香味俱全是刺激兒童食慾的好方法。
3.要順其自然。對於已經有厭食習慣的孩子,遇到他不肯吃飯時,家長不要大驚小怪,而要不動聲色地把食物拿開,孩子少吃一點或不吃一餐,是沒有什麼問題的,這時仍要注意不隨便給孩子零食吃,孩子餓了,下餐飯自然會吃得好了,切不可再搞強迫或哄騙孩子吃飯了。
4.飯前要保持愉快的情緒。實踐證明,愉快的情緒有助於消化液的分泌,有助增進食慾。家長可在飯前給孩子看些有趣的畫報,聽些音樂,講些笑話或者邀請其他孩子一同進餐,讓孩子保持愉快的情緒。千萬不要邊吃飯,邊訓斥孩子,這會影響孩子的食慾。
5.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家長不要隨便給孩子吃零食,數量和次數應予以限制。尤其飯前,一定不能給零食吃,吃飯也要定時,孩子每餐吃的量要大致固定下來,避免養成有時多吃、有時少吃或不吃的不良習慣。
以上是關於如何糾正孩子厭食毛病的介紹,希望對您的健康有所幫助。家長要幫助孩子養成一個好的習慣,不要讓孩子養成挑食的習慣,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攝入充足的營養成分,才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給還一個美好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