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起搏器,難治性膀胱過度活動症“社交癌”治療新希望
尿失禁發病率與治療費用堪比糖尿病,位居世界五大疾病之一
據統計,我國有上千萬病人正飽受尿頻、尿急、尿失禁等排尿障礙的折磨,很多病人多次求醫,也吃了很多藥物,卻仍然無法有效改善這些症狀。
尿失禁作為常見病之一高於糖尿病的發病率,在女性中非常多見,中國女性尿失禁患病率高達34%。1這些疾病不僅可導致膀胱和腎臟的感染,而且還讓病情嚴重的患者羞於走向社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這其中近 6成患者是很難找到合適治療方法的膀胱過度活動症患者,基本上喪失正常的社交生活,因而被稱為“社交癌”。(膀胱過度活動症,英文簡稱OAB,被定義為一種以尿急症狀為特徵的徵候群,常伴有尿頻和夜尿症狀,可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
中國首份難治性膀胱過度活動症調研結果出爐:想說睡覺不容易,想要治療更不容易
據估計,難治性膀胱過度活動症患者佔患病人群四成以上,為了更好地瞭解這些患者的就診及生存狀況,美敦力公司聯合泌尿外科尿控專業醫生髮起了北京、上海等七城市的患者深度調研,調研結果顯示,就診率低和誤診是治療率低的主要原因。很多患者面對“難言之隱”選擇繼續忍受,或者到二三級醫院就診時被診斷為而無法獲得正確的診療。疾病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均有巨大的影響
抱怨最多的是對睡眠質量和工作的影響,提高睡眠質量及減少起夜是難治性膀胱過度活動症患者最重要的治療訴求。超九成難治性尿失禁患者不得不妥協於現有治療或放棄治療,其中有效率最高的骶神經調節(膀胱起搏器)臨床普及率不到1%。
為促進諸如難治性膀胱過度活動症等難治性功能性排尿障礙疾病的有效治療,2015年3月,由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尿控學組發起,北京醫院黨委書記、泌尿外科主任王建業教授牽頭成立中國骶神經調節專家聯盟。據王建業教授介紹,聯盟的成立旨在促進難治性膀胱過度活動症等難治性功能性排尿障礙疾病的有效治療,透過普及、規範、發展骶神經調節(膀胱起搏器)治療手段,為廣大難治性膀胱過度活動症患者找到“新希望”。
膀胱起搏器,門檻降低體驗更容易
骶神經調節專家聯盟成員之一,北京博愛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廖利民教授介紹膀胱起搏器類似於心臟起搏器,是一種置入體內長期使用的電調節治療透過弱電脈衝影響骶神經,調控膀胱、括約肌和盆底神經反射。簡而言之,就是能讓主管膀胱和排尿的神經準確向大腦送達“開”、“關”訊號。該治療尤其適用於因患各種疾病造成的急迫性尿失禁、尿頻尿急等膀胱過度活動症症狀,還有非梗阻性慢性、以及間質性膀胱炎排尿相關的等經保守治療效果不理想的病人。排尿症狀的改善,能使病人恢復日常活動,也避免接受膀胱擴大或尿流改道等創傷很大的手術。目前全球已經有超過17.5萬人受益於該療法。2
膀胱起搏器治療分體驗治療和長期置入兩個階段。體驗治療可以讓病人在置入起搏器前親身體會這項治療對自己的效果,經過體驗治療,記錄排尿日記情況和評估症狀改善情況,如果病人在體驗期間能夠獲得症狀緩解,表示適合置入膀胱起搏器進行長期治療。
膀胱起搏器長期置入是將起搏器置入皮下脂肪組織並固定電極線,起搏器由醫用程控儀開啟並設定適當的刺激程式,病人另有一個體外遙控器可以開關和調節起搏器程式。患者可定期回醫院,請醫生隨訪病情,醫生再根據病情進展請工程師調節程式設定。手術完成兩三天就可以出院,兩週後打手機、用微波爐、下水游泳等都不成問題。
為了讓更多難治性膀胱過度活動症患者體驗到膀胱起搏器的“神奇”,美敦力公司新從國外引進了門檻更低的體驗電極,費用低,測試時間短,膀胱起搏器是否有效一試便知,且簡單微創,當天或第二天即可出院回家體驗。
專家提示:膀胱起搏器對急迫性尿失禁患者治癒率達8成
骶神經調節聯盟成員之一的朝陽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張小東教授是國內較早一批開展膀胱起搏器療法的專家,在膀胱起搏器診療領域具有豐富的經驗,據介紹,膀胱起搏器在急性尿失禁患者的治療在過去12個月內治療成功率達8成左右。對於每天跑廁所多次的難治性膀胱過度症患者來說,膀胱起搏器可以有效地減少患者跑廁所的次數,並幫助控制尿意,可以讓患者充分改善睡眠及生活質量。
專家提示:若每天正常喝水1500-2000CC,正常尿尿間隔在2小時以上。每天正常上廁所的次數8次以內,晚上起床上廁所1次以內,超過這個次數就需要警惕了。
世界尿失禁周:
為了在世界範圍內提高尿失禁的疾病意識,2009年,國際尿控協會ICS(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發起世界尿失禁周(WCW, World Continence Week),並將每年6月份的最後一週定義為世界尿失禁周,並在此期間進行世界範圍內的尿失禁知識推廣。
尿失禁發病率高,我國部分地區開展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尿失禁發病率為18%~53%不等,老年婦女的發病率高達70%。美國泌尿學會的統計顯示,有一半以上的女性都面臨著尿失禁的困擾。尿失禁不僅給病人帶來焦慮、尷尬和沮喪等不良情緒,而且嚴重地影響了病人的工作和生活。但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認為尿失禁是因為年齡增大而發生的自然現象而選擇默默忍受,這是一種十分錯誤的觀點。事實上,先進的醫學技術能夠很好地治療尿失禁所以尿失禁患者應及時向專業人士尋求治療,才有可能早日擺脫尿失禁的困擾與尷尬。
1、 基於中國成人女性尿失禁流行病學文獻薈萃分析(2005-2014)樣本量共計85593例
2、 Note: Implant units by calendar year, data provided by Medtron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