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刮痧還是艾灸
1.感冒初期:刮痧
一般在感冒初期刮痧比較好,能夠快速排除毒素、扶正祛邪,令感冒加快恢復。
2.感冒後期:艾灸
在感冒後期,人體由於經過了長時間的感冒,身體比較虛弱了,刮痧容易耗氣,且效果微弱,建議進行艾灸,能夠昇陽舉陷、回陽固脫,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感冒的康復。
3.感冒虛弱者:先艾灸後刮痧
對於感冒而體質虛弱的人來說,可以先透過艾灸來補充陽氣,調動氣血執行,增強個人體質,再使用刮痧排毒驅邪更合適。
刮痧治療感冒的方法
一、風寒感冒刮痧刮哪裡
1.取穴
風池、大椎、中府及前胸、足三里。放痧穴為少商、大椎。
簡便取穴方法:
(1)風池:人體風池穴位於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穴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2)大椎:背部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3)中府:兩手叉腰立正,鎖骨外端下緣的三角窩處為雲門,此窩正中垂直往下推一條肋骨(平第1肋間隙)即本穴。
(4)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橫指處,脛骨前緣旁開一橫指。
(5)少商:在拇指橈側,距指甲根角0.1寸處取穴。
2.刮痧方法
採用木魚石刮痧板,介質採用紅花油。刮法採用直接刮法,手法採用瀉法。先刮後頭部風池,再刮頸部大椎,然後刮中府及前胸,最後刮拭足三里。
具體操作方法:
(1)在施術部位塗上刮痧介質(紅花油)。
(2)用刮痧板直接接觸施術部位,分別在:風池穴、大椎穴、中府穴、前胸、足三里穴反覆進行刮拭,至皮下呈現痧痕為止。
(3)放痧:對少商穴進行嚴格消毒,然後用消毒好的小號三稜針垂直且快速點刺穴位,然後擠壓穴位進行放血,以擠出3~5滴血為度。大椎穴也要嚴格消毒,應用上述方法用中號三稜針進行點刺放血,以擠出7~10滴血為度。
3.功效
祛風散寒。
注意:術前應選擇保暖、避風的地方,術中要多出痧,術後要飲溫水一杯,並休息片刻。
4.風寒感冒症狀
風寒證,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鼻流清涕、口不渴、頭身疼痛、痰白清稀、舌苔薄白。
風熱證,發熱重、惡寒輕、有汗、鼻流濁涕、口渴、咽喉腫痛、頭身疼痛、痰黃、舌苔薄黃。
二、風熱感冒刮痧刮哪裡
1.取穴
曲池、尺澤、外關、合谷、風池、大椎。
簡便取穴方法:
(1)曲池:尋找穴位時曲肘,肘橫紋盡處,即肱骨外上髁內緣凹陷處。
(2)尺澤:位於人體的手臂肘部,取穴時先將手臂上舉,在手臂內側中央處有粗腱,腱的外側即是此穴。
(3)外關:位於前臂背側,尺橈骨之間,腕橫紋向上三指寬處。
(4)合谷: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示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即是此穴。
(5)風池:人體風池穴位於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穴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6)大椎:取穴時正坐低頭,該穴位於人體的頸部下端,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處。
2.刮痧方法
刮法採用揪痧法,手法採用瀉法,介質採用麻油。先刮後頭部風池,再刮頸部大椎,然後刮拭上肢內側曲池、尺澤,最後刮外關,合谷。
具體操作方法:
(1)在施術部位塗上刮痧介質(麻油)。
(2)施術者五指屈曲,用示、中指的第2指節對準施術部位,把面板與肌肉揪起,然後瞬間用力向外滑動再鬆開。
(3)一揪一放,反覆進行,並連續發出“巴巴”聲響。
(4)在同一部位可連續操作6~7遍,至面板出現痧點。
3.功效
祛風散熱。
注意:術前要飲少量水,術中要多出痧,術後要飲少量溫水。
4.風熱感冒症狀
風熱證,發熱重、惡寒輕、有汗、鼻流濁涕、口渴、咽喉腫痛、頭身疼痛、痰黃、舌苔薄黃。
艾灸治療感冒的方法
1.選穴取穴
大椎穴、風池穴、合谷穴、印堂穴、太陽穴。
2.艾灸方法
步驟1:隔姜灸大椎穴,每日1次,每次4壯。
步驟2:艾條溫和灸風池穴,灸10分鐘。
步驟3:艾條溫和灸印堂穴,灸10分鐘。
步驟4:艾條雀啄灸合谷穴,灸10~15分鐘。
步驟5:艾條溫和灸太陽穴,灸10分鐘。
刮痧的注意事項
一、刮痧前注意事項
1.刮痧療法須暴露面板,且刮痧時面板汗孔開洩,如遇風寒之邪,邪氣可從開洩的毛孔直接入裡,影響刮痧療效,而且易引發新的疾病。故刮痧前要選擇一個好的治療場所,空氣流通清新,並注意保暖,注意避風,夏季不可在有過堂風的地方刮痧。儘量少暴露面板。
2.選擇舒適的刮痧體位,以利於刮拭和防止暈刮。
3.刮痧工具要嚴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刮拭前須仔細檢查刮痧工具,以免刮傷面板。
4.施術者的雙手也應消毒。
5.刮拭前一定要向患者解釋清楚刮痧的一般常識,消除其恐懼心理,取得患者配合,以免暈刮。
6.勿在病人過飢、過飽及過度緊張的情況下進行刮痧治療。
二、刮痧中注意事項
1.刮拭手法要用力均勻,以能耐受為度,達到出痧為止。
2.嬰幼兒及老年人,刮拭手法用力宜輕。
3.不可一味追求出痧而用重手法或延長刮痧時間。出痧多少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一般情況下,血瘀之證出痧多;實證、熱證出痧多;虛證、寒證出痧少;服藥過多者,特別服用激素類藥物不易出痧;肥胖者與肌肉豐滿的人不易出痧;陰經較陽經不易出痧;室溫低時不易出痧。
4.刮拭過程中,要經常詢問病人感受。如遇到暈刮,如精神疲憊、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噁心欲吐,出冷汗、心慌、四肢發涼或血壓下降、神志昏迷時應立即停止刮痧。撫慰患者勿緊張,幫助其平臥,注意保暖,飲溫開水或糖水。如仍不緩解,可用刮痧板角部點按水溝穴,力量宜輕,避免重力點按後出現水腫。對百會穴和湧泉穴施以瀉刮法。患者病情好轉後,繼續刮內關穴、足三里穴。
三、刮痧後注意事項
1.刮痧治療使汗孔開洩,邪氣外排,要消耗體內部分的津液,故刮痧後飲溫水一杯,休息片刻。
2.刮痧治療後,為避免風寒之邪侵襲,須待面板毛孔閉合恢復原狀後,方可洗浴,一般約3小時左右。
3.對於某些病情複雜危重的病人,除用刮痧治療,更應配合其他療法,諸如藥物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艾灸的注意事項
1.要專心致志,耐心堅持
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對於養生保健灸,則要長期堅持,偶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2.要注意體位、穴位的準確性
體位一方面要適合艾灸的需要,同時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要根據處方找準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3.防火
現代人的衣著不少是化纖、羽絨等質地的,很容易燃著,因此,施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時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滾脫落。用艾條灸後,可將艾條點燃的一頭塞入直徑比艾條略大的瓶內,以利於熄滅。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
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溫時要防中暑,同時還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和開換氣扇,及時換取新鮮空氣。
5.要防止感染
化膿灸或因施灸不當,區域性燙傷可能起瘡,產生灸瘡,一定不要把瘡搞破,如果已經破潰感染,要及時使用消炎藥。
6.要掌握施灸的程式
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應按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的順序進行。
7.注意施灸的時間
有些病證必須注意施灸時間,如失眠症要在臨睡前施灸。不要飯前空腹時和在飯後立即施灸。
8.要循序漸進,初次使用灸法
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劑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時間短一些,壯數少一些。以後再加大劑量。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
9.防止暈灸
暈灸雖不多見,但是一旦暈灸則會出現頭暈、眼花、噁心、面色蒼白、心慌、汗出等,甚至發生暈倒。出現暈灸後,要立即停灸,並躺下靜臥,再加灸足三里,溫和灸10分鐘左右。
10.注意施灸溫度的調節
對於面板感覺遲鈍者或小兒,用食指和中指置於施灸部位兩側,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溫度,做到既不致燙傷面板,又能收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