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但是現代人的各種不良飲食習慣等讓我們的脾胃受到了影響,影響了自身的健康,所以平常對已脾胃的保養工作我們一定要重視起來。如果脾胃一定出現問題那麼我們應該怎麼知道,現在老中醫來教你幾招,讓你從面相即可看出脾胃還壞。
臉色黃、嘴邊黑、鼻尖暗說明脾虛
黃面板是我們中國人的重要特徵。不過,黃色有正常的黃,也有病理的黃。正常的黃色應當是明亮、潤澤、含蓄的,並且有紅色摻雜其間。如果黃色太過、黃色不及、黃色一色獨顯,或者與青黑等顏色一起顯現,那就是病色。
中醫認為,出現了病色的黃,首先要考慮是脾胃出了問題。
脾胃負責運化水分穀物,人吃飯喝水以後,就是透過脾胃消化吸收裡面的精華,轉變為氣血,所以說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
脾一旦有毛病,身體就不能實現這種轉化,人吃進去的飯、喝進去的水,不能正常運化,無法供給五臟六腑營養,於是血液減少了,其結果就是臉色變白變黃。
脾胃出了毛病,症狀主要可概括成8個字:納呆、腹脹、腹瀉、便溏。
“納呆”的意思就是不想吃飯,也吃不多、吃不香,這是脾胃功能減退最明顯的特徵;腹脹的特點是不吃不脹,吃一點東西就發脹;腹瀉就是拉肚子,如果水和糞能分開叫“腹瀉”,水和糞均勻混合在一起叫做“便溏”。
如果發現自己有這幾種情況,就該懷疑自己的脾胃是不是出了問題,儘快就醫。
單看鼻尖
實際上人的鼻尖不是尖的,而是有一個很隱秘的小坑。以這個小坑為中心,周圍就是反映脾臟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最明顯的區域。
病重的時候,比如有的人臉上發青發黑了,一點光澤都沒有,但只要他的鼻尖是明亮、潤澤的,就說明他的脾胃運化功能還在,就還能吃飯、吃藥,所以就有救,所謂“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
另外,如果患病時黃色代替了其他病色出現在臉上,比如由黑轉黃,而且變得明亮、潤澤,說明脾胃恢復了,病情出現了轉機。
其實大部分時候我們的脾胃都是很正常的,脾胃最希望我們的飲食方式是:清淡適量重營養,多吃易於腸胃消化的食物,不暴飲暴食、忽冷忽熱,不偏食,注意調整情緒,這些都是保養脾胃的要訣。
老中醫提醒,不要等到脾胃出問題時再後悔懊惱,只有做好平時的保健工作,才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