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是鼻腔疾病中比較嚴重的一種,由於其慢性的性質,所以治療起來比較費力,而且要去患者要有耐心和毅力去配合那麼治療此病的方法有什麼呢?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病因治療
找出全身、區域性和環境等方面的致病原因,積極治療全身疾病或排除之。對鼻中隔偏曲者進行矯正手術,積極治療慢性鼻竇炎等。加強鍛鍊身體,改善營養狀況,治療全身慢性疾病,提高機體免疫力。戒除不良嗜好,注意培養良好的心理衛生習慣,避免過度勞累。對於有免疫缺陷或長期應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應儘量避免出入人群密集的場所,並注意戴口罩。
對於“妊娠期鼻炎”的患者忌用減充血劑,區域性慎用糖皮質激素鼻噴霧劑,妊娠終止後2~4周內鼻炎症狀會得到緩解。鼻塞嚴重者可按摩迎香穴和鼻通穴位,還可應用淡鹽水或海水沖洗鼻腔。
區域性治療
1區域性糖皮質激素鼻噴霧劑:區域性糖皮質激素可以在炎症的各個階段都發揮強大的抗炎、抗水腫效應, 並能促進損傷的纖毛上皮修復, 是目前治療鼻黏膜炎症性疾病的一線藥物。區域性糖皮質激素不僅具有對血管的收縮和減充血作用, 同時還具有穩定血管內皮屏障和降低血管通透性、減輕黏膜水腫的作用。推薦持續用藥一段時間。如果持續性治療沒有明顯的效果,則可以考慮其他物理或外科方法。
2減充血劑:只有在慢性鼻炎伴發急性感染時才可使用減充血劑滴鼻,1~2次/天,並且一般應用時間不宜超過7~10天,此類藥物長期使用可引起藥物性鼻炎。兒童可短期應用濃度較低的此類藥物。鹽酸萘甲唑啉類減充血劑滴鼻淨很容易引起藥物性鼻炎並對鼻黏膜造成不可逆的損傷,應慎用。
3封閉療法:可作迎香穴和鼻通穴封閉;也可作鼻丘或雙側下鼻甲前段黏膜下注射。但此種方法目前已很少應用。
4針灸療法:針刺迎香穴和鼻通穴。
5對於鼻腔分泌物過於黏稠者,可應用消毒的溫生理鹽水沖洗鼻腔。
全身藥物治療
1如果炎症比較明顯並伴有較多的分泌物倒流,可以考慮口服小劑量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即常規劑量的一半,連續應用1~3個月。近年來,一些臨床研究發現,長期小劑量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治療慢性鼻炎取得了較好療效,體外試驗發現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治療鼻腔鼻竇慢性炎症的作用機制是抗炎作用而不是抗菌作用。十四環大環內酯類藥物,如紅黴類、羅紅黴類、克拉黴素等具有抗炎性作用。
2中成藥治療:也可考慮應用霍膽丸、蒼耳子等中成藥。
手術治療
對於藥物及其他治療無效並伴有明顯的持續性鼻塞的患者,可行手術治療。目前手術多在鼻竇內窺鏡下進行,可提高手術安全性和準確性。
1下鼻甲切除術:透過手術切除下鼻甲的一部分,使鼻甲組織變小,可以降低鼻腔阻力,改善鼻腔通氣的狀態。包括下鼻甲黏膜部分切除術和下鼻甲黏膜下骨部分切除術。由於下鼻甲血管豐富,富含海綿體組織,與鼻腔生理機制關係密切。下鼻甲血管舒張和收縮引起鼻阻力很大的變化,下鼻甲前端接近鼻瓣區鼻腔阻力最大的部位,所以在進行下鼻甲手術時應注意適當保留下鼻甲前端,以免引起副作用。
①下鼻甲黏膜部分切除術:對於下鼻甲黏膜肥厚的患者可考慮此手術。根據下鼻甲黏膜肥厚的部位和程度切除部分下鼻甲,由於下鼻甲血管豐富,術後易發生出血。
②下鼻甲黏膜下骨切除術:對於下鼻甲肥大或下鼻甲過度向內伸展的患者可行此手術。切除部分下鼻甲骨質,保留下鼻甲黏膜及粘膜下組織,透過減小下鼻甲向內的彎曲度,達到很好的減容效果,既可以解除鼻塞症狀,又不破壞鼻腔對空氣的加溫、加溼等生理功能,是一種療效好的微創手術,值得提倡。
可根據患者下鼻甲肥大的部位,採用以上三種手術的相互結合的術式。
2低溫等離子、鐳射CO2鐳射、YAG鐳射等、微波下鼻甲手術:可透過消融肥大的下鼻甲黏膜或黏膜下組織,使鼻甲組織變小,從而改善鼻塞的症狀。此方法簡便易行,但可能會引起術後鼻腔乾燥。
3下鼻甲骨折外移術:下鼻甲骨區域性肥大或向內過度伸展者可行此手術。將器械置於下鼻道,骨折下鼻甲,將下鼻甲向鼻腔外側壁移位,總鼻道由此變寬而改善鼻塞症狀。該方法一般不損傷下鼻甲黏膜,對鼻腔生理功能也無明顯影響,並且術中、術後出血較少,是一種微創的手術。缺點是減容效果有限,對較重的慢性鼻炎效果欠佳。
透過我們介紹的這些個治療方法,相信大家對這個問題有了一定的瞭解,所以建議大家要多多注意預防措施,如果患病則要馬上去醫院治療,並且要聽取醫生的建議,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這樣才能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