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歲的林姨最近1年來月經量增多,不間斷地出血,陰道流黃水。近日就診時她告訴醫生,早在一年前她就諮詢過小診所醫生,說是更年期症狀,因此一直都沒在意。上月,她感覺腹部十分疼痛,到醫院檢查發現已經是4期。婦科醫生告訴林姨,如今即使手術切除也回天乏術。
專家介紹,從到宮頸癌一般需要5~10年,早期一般沒有症狀,到出現症狀時多數已到晚期,死亡率高。進入更年期出現月經紊亂,不少患者誤以為是更年期引起的正常現象,但這很可能是宮頸癌等婦科腫瘤的早期徵兆;此外,同房後反覆出血也要警惕宮頸癌。
症狀:同房後出血警惕宮頸癌
“林姨的例子值得大家借鑑,一年前是完全可以手術治療的,拖到現在變成了絕症。”解放軍458醫院婦科主任萬蘭主任醫師介紹,宮頸癌是女性常見惡性腫瘤之一,絕大多數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PV反覆、持續感染而導致的,是目前唯一明確病因的婦科惡性腫瘤。由於病因明確,只要定期進行篩查就能有效避免悲劇發生。但她提醒,宮頸癌同時也是一個“隱性”殺手,由於從宮頸癌前病變到宮頸癌的自然演變一般需要5~10年,初期沒有任何症狀,不少患者因此掉以輕心。
“不少年輕人感染病毒後到40歲左右才發病。以前40~50歲人群是高發年齡段,現在發病年齡提前到了30多歲,甚至20歲。”萬蘭說,對於年輕人而言,同房後反覆出血,有可能是宮頸癌或其他婦科炎症的“訊號”,應及時到醫院檢查,排查隱患。“值得注意的是,同房後出血也有可能出現在更年期婦女身上,這往往是宮頸癌的表徵。”她提醒,更年期婦女,如果出現月經不調、滴滴答答出血,最好到醫院進行宮頸癌篩查。也有婦女在後即使沒有性生活,亦出現突然來“月經”的情況,事實上有可能是腫瘤的早期表現,也要高度警惕。
分期:宮頸癌前病變可不切除子宮
“”俗稱“宮頸癌前病變”,發生在有性生活的女性中。萬蘭介紹說,宮頸上皮內瘤變並非,“宮頸癌前病變”可不切子宮,進行區域性治療即可控制病情。癌前病變分為輕度、中度、重度(即原位癌)。中度和輕度之間可以互相轉化,因此,早期發現宮頸病變,及時治療,病情可以得到有效逆轉。
如果發展到宮頸癌,特別是浸潤癌,就要切除子宮,同時進行淋巴清掃。萬蘭介紹,宮頸癌可分為1~4期。其中,第1~2期透過手術進行切除,術後病理決定是否需要進行放、化療,而晚期則是絕症。她提到,曾經有未育患者查出宮頸癌1期,透過手術治療仍能保留生育功能。因此,定期篩查非常重要。
檢測:TCT和HPV雙管齊下最有效
目前宮頸癌篩查的方式主要包括:宮頸刮片、液基細胞學檢測(TCT)、HPV病毒檢測、陰道鏡、病理組織學活檢。其中,TCT和HPV病毒檢查雙管齊下,能有效排查宮頸癌。萬蘭說,傳統宮頸刮片由於假陰性率較高,近年逐漸被TCT所取代,TCT的有效率達到95%。TCT不但能檢出宮頸癌細胞,還能發現癌前病變、微生物感染,但由於取材、製片等因素,TCT仍存在漏診的可能。
“HPV病毒雖然容易感染,但也容易消失,因此TCT檢測提示陰性也不能完全排除HPV感染。”萬蘭說,持續HPV感染的癌前病變是宮頸癌的高危人群。因此,定期檢測HPV,可以瞭解HPV病毒是否消失,還是持續感染或是再感染。
萬蘭說,有性生活的女性,有條件的話最好選擇TCT和HPV病毒篩查,如果結果正常,可在3~5年後再進行篩查。如果經濟條件有限只允許選擇其一,則最好每年進行1次TCT篩查,直到70歲。如果TCT和HPV檢測中有一項出現異常,就要做陰道鏡檢查確定宮頸是否正常或存在癌前病變。如果陰道鏡檢測異常,則要進行病理組織學活檢來確診。
預防:宮頸癌並非不關男方事
絕大多數宮頸癌是在性生活時透過HPV反覆感染而導致,因此,有性生活的人士應注意:
1.注意性生活衛生和經期衛生。性生活時注意雙方生殖器官的衛生,女性來月經時不要有性生活。過性生活時最好戴安全套,減少甚至杜絕多個性伴侶。
2.男方有或者,應注意區域性清洗,能減少妻子患宮頸癌的危險。
3.凡是有性生活的女性,應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高危人群應每年檢查一次。
4.國外流行在性生活之前打宮頸癌疫苗,但宮頸癌疫苗在內地尚未上市,有些女性便專程到香港或境外接種。萬蘭表示,經濟條件允許的話建議去打。但並不是打了疫苗就萬事大吉,國外也有在打疫苗後患上宮頸癌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