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溼的表現
在致病的風、寒、暑、溼、燥、火這“六淫邪氣”中,中醫最怕溼邪。寒、熱都好辦,寒則溫之,熱則寒之;有風咱就驅風,有燥咱就潤燥,有暑咱就清暑。用燥溼的方法,十有八九會傷了津液,溼邪還是除不去,所以中醫裡除了燥溼,還有利溼、化溼、滲溼等對付溼邪的方法,溼是最容易滲透的。
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溼氣遇寒則成為寒溼,溼氣遇熱則成為溼熱,溼氣遇風則成為風溼,溼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 為什麼現代人的病那麼複雜,那麼難治?因為他們體內有溼,體外的邪氣總是和體內的溼氣裡應外合,糾纏不清!怎麼能判斷自己體內是不是有溼呢?
最便捷的方式是看大便:如果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必然體內有溼。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後總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這也是體內有溼的一種表現,因為溼氣有黏膩的特點。
如果有便秘,並且解出來的大便不成形,那說明體內的溼氣已經很重很重了。如果你實在不願意觀察大便,吐出舌頭觀察一下黃中帶膩,那是體內有溼的表現。黃得越厲害,或者膩得越厲害,說明溼邪越厲害。
有的人,每天早上七點該起床的時候還覺得很困,覺得頭上有種東西再裹著,讓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覺得身上有種東西在包著,讓人懶得動彈,也能判斷他體內溼氣很重。中醫裡講“溼重如裹”,這種被包裹著的感覺就是身體對溼氣的感受,好像穿著一件洗過沒幹的襯衫似的那麼彆扭。
艾灸如何治療溼氣
一級寒溼:在表皮
症 狀:面板騷癢,長溼疹
艾灸取穴:風池、足三里、血海、曲池、肺俞。
二級寒溼:在肌肉
症狀:酸,困,累,乏,如肩頸肥厚,酸困,腰痠 乏力,關節酸困
艾灸取穴:太白穴、足三里、三陰交、陽陵泉、命門穴。
三級寒溼:在骨骼,即是骨寒溼
症狀:肩周炎,頸椎病,肩痛 .硬,腰痛,風溼關節炎,變天關節就痛
艾灸取穴:肩周炎:肩髃穴、肩髎穴;頸椎病:後溪穴;老寒腿:血海穴和梁丘穴;
四級寒溼:在臟腑
(子宮、卵巢、睥胃、肺)
冬病夏治,養生最佳的季節是夏季,錯過一夏,再等一年
艾灸取穴:關元、子宮、歸來、三陰交、氣海等。
五級寒溼:
(腫瘤)切了又長,長了又切的
寒溼從哪裡進入人體
1身體裡有幾個穴位是很容易進入“寒氣與溼氣”的,比如肩頸部的“大椎穴”,肚臍部位的“神闕穴”,腰部的“命門穴”,腳底的“湧泉穴”;
2頸肩部 從“大椎穴”進入的“寒溼氣”容易引起我們的“肩頸痠痛,乳腺腫痛,乳腺管道阻塞,小葉增生等症狀”;
3腹部 從“神闕穴”進入的“寒溼氣”容易存積在我們盆腔,特別是女性,當盆腔內的“寒溼氣”重時,就容易引起我們婦科各種疾病,比如:婦科炎症,月經不調,經血不暢,痛經,血塊,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不孕不育症等”;4腰部 從“命門穴”進入的“寒溼氣”容易引起我們腰痠背痛,腎虛,性功能下降等症狀; 5 腳部 從“湧泉穴”進入的“寒溼氣”容易往上流動,容易引起漆關節痠痛,風溼關節炎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