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色素痣的症狀體徵介紹

avatar 詩懷姑娘
2.8萬 熱度 A+ A-
近來有朋友反映:被色素痣困擾著,不知道該怎麼擺脫色素痣,去色素痣醫院吧,又擔心色素痣治療起來難道大,去小診所吧,又擔心色素痣治療安全性問題。一、症狀

近來有朋友反映:被色素痣困擾著,不知道該怎麼擺脫色素痣,去色素痣醫院吧,又擔心色素痣治療起來難道大,去小診所吧,又擔心色素痣治療安全性問題。

一、症狀

色素痣多發生於兒童或青春期,可呈斑疹、丘疹、乳頭瘤狀、疣狀、結節或有蒂損害等表現。可發生於任何部位,數目的顯著增多具有一定的惡性黑色素瘤發生的風險性。色素痣大小由幾毫米到幾釐米,甚至面積很大,常左右對稱,邊界清楚,邊緣光滑,色澤均勻。根據痣細胞內色素含量不同,顏色可為黃、褐或黑色,但也可呈藍、紫色或近膚色。有些損害處可貫穿著短而粗的黑色毛髮。先天性色素痣的色素形成早且皮損大,而獲得性色素痣的色素產生需一定刺激因素作用,在陽光暴曬、激素、水皰性疾病、免疫抑制或化療等因素作用下,痣迅速增大。

1、根據痣細胞存在部位的不同,其臨床表現也有不同:

1交界痣junctional nevus 多見於兒童和青年,成年少見。可發生於面板黏膜的任何部位,但手掌、足蹠、紅唇及外陰部的色素痣幾乎均為交界痣,可視為好發部位。表現為平坦或稍隆起的圓形或橢圓形色素斑或丘疹,表面光滑,無毛髮,淺棕色至黑色,直徑多在1~8mm。交界痣的痣細胞具有增大活躍的特性,稱為交界活力,有轉變惡性黑瘤的可能。

2皮內痣intradermal nevus 中老年人多見,表現為平坦或高出皮面,或呈疣狀或有蒂狀,直徑通常在1cm以內,呈棕色或黑色,表面或光滑或粗糙,有時可見中央的1根或數根毛髮生長。

3混合痣compound nevus 多見於中青年人,表現為輕度隆起皮面、褐色至黑色的半球形丘疹或斑丘疹,境界清楚,常有毛髮生長。混合痣應存在交界活力,故也有發生惡變的可能。

4暈痣halo nevus 因色素痣周圍繞以色素脫失暈而得名,又稱後天性遠心性白斑。其中心的色素痣直徑約0.5cm,色素脫失暈的大小由數毫米至數釐米不等。以軀幹、面頸部多見。可單發,也可多發。常見於青少年,無自覺症狀。病理上常為混合痣,也可為皮內痣。

5Spitz痣Spitz nevus 又稱良性幼年黑瘤、梭形與上皮樣細胞痣、假性黑瘤。是痣的一種異型,大都為混合痣,也可為皮內痣或交界痣。痣為粉紅色、紫紅色、棕褐色或黑色丘疹或小結節,界限清楚,通常表面光滑無毛,直徑一般1cm。好發於面部和下肢,也可見於其他部位。該痣以兒童多見,在組織學上與惡性黑瘤表現相似,但在生物學行為上卻通常表現為良性,故有良性幼年黑瘤或假性黑瘤之稱。

6先天性巨痣congenital pigmented nevus 出生時即存在,以病變面積巨大為特徵,有作者主張病變面積900cm2為巨痣的診斷標準。也有作者認為,2%體表面積者即為巨痣。尚有作者認為不能單純依面積大小為巨痣下定義,一些發生於頸面部波及眼瞼或耳郭,或發生於手、生殖器、肛門等特殊部位的病變,面積雖不夠上述標準,但如行手術切除,創面處理比較複雜者,也應稱為巨痣。

巨痣通常呈棕褐至深黑色,深淺不一,表面粗糙,高低不平,可有疣狀突起,多生長有粗而長的毛髮,故又有巨毛痣之稱。巨痣分佈於身體一側者,稱為單側性色素痣。發生於頭皮和頸部者,可伴發軟腦膜黑素細胞增生症,出現癲癇和精神障礙,甚至可發生原發性軟腦膜黑瘤。位於脊柱部位者可伴有脊柱裂、腦脊膜膨出等畸形。在組織病理學上,巨痣屬混合痣或皮內痣。

7發育不良痣dysplastic nevus 又稱B-K痣。臨床表現為淡褐色、淡紅色或褐黑色、中央高起、邊界不清晰、單發或多發的色素斑或丘疹,直徑5~15mm。好發於軀幹,其次為肢體,再次為面部。中青年人多見。組織學上絕大多數表現為混合痣,少數表現為交界痣。

2、臨床表現的少見型別

1溼疹樣變:偶然在色素痣周圍出現紅暈樣溼疹皮炎表現,有癢感,幾月後消退。

2花邊樣痣:表現為色素痣中心呈花網狀,周圍色素暈。色素暈處痣細胞由交界性痣細胞巢構成,並呈明顯的細胞不典型性。

痣細胞痣的臨床診斷,據其表現特點一般並無困難,但準確的病理性質判斷,據肉眼觀察不甚可靠,確診須依靠病理檢查。

以上對於色素痣做出的相關回答,希望你已經對色素痣瞭解了,本文章的主要目的在於提醒色素痣朋友,患病後,要引起重視,不要有僥倖心理,更不能不及時治療色素痣,不然色素痣病情嚴重的時候,你後悔都來不及了。

釋出於 2021-01-17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