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屎是保護耳朵的天然抗生素
耳「屎」這個名詞,容易讓人與「不乾淨」劃上等號,耳屎其實是外耳道肌膚分泌之油脂吸附外在環境髒汙與灰塵所形成,所以說它是髒東西並不為過。然而,耳屎偏微酸的特性是防止細菌孳生的天然抗生素,它不但能保護外耳道區域性肌膚,同時也能避免外耳道的終端「耳膜」受到環境中的細菌感染。
耳朵清潔的潛在危險
耳屎原本僅存在於外耳道的前半段,主要是因為耳朵肌膚的皮脂細胞僅存於耳殼與外耳道外二分之一處,倘若我們經常使用掏耳棒或棉花棒,試圖清除耳屎,不但容易使敏感脆弱的耳道肌膚受傷,進而引發細菌感染,同時,也只是將耳屎更往內推。
爸爸媽媽幫寶寶掏耳朵最常面臨的難題,便是「無法預測」寶寶的反應與動作,當他撇開頭或用手試圖揮開掏耳工具,就算是前端柔軟的棉花棒,也會因不當施力伸入耳道而可能造成耳道肌膚破皮、流血,甚至刺傷耳膜。尤其是寶寶的外耳道口與耳膜的距離僅約1公分。
寶寶耳朵怎麼清潔
其實不太需要做「挖耳屎」這個動作,因為耳朵裡的細幼毛髮猶如清道夫,會自行將過多的耳屎清出耳外,最重要的是,通常從外耳道口看見疑似有很多耳屎需要清潔的狀況,大多是因為耳屎遇水而膨脹所致。為了保持耳朵清潔又不傷害耳道,應把握以下兩大原則:
1.保持乾燥為首要
正常狀況下的耳屎呈淡黃色、乾燥且柔軟,趙偉傑醫師表示,耳朵內多少會有些細菌,潮溼的環境會使細菌孳長,使耳屎氣味變重並提高感染機率,而且溼的耳屎容易被往裡推,相對較難清出。
幫寶寶洗完澡後,可先用毛巾將外耳擦乾,使用吹風機吹頭髮的時候,順便吹吹耳朵就能保持外耳道乾燥。若擔心有水聚積在耳內,可以使用棉球或較大的棉花棒,置於耳道口吸取水分,其餘的水分可使用吹風機協助吹乾。
2.清除看得見的髒汙
無論是成人或嬰兒的耳道都很小很窄,其構造連光線都很難完全進入,通常用燈光照也只能看見外耳道的耳屎。
如果沒有其他疾病或是發炎、感染等特殊狀況之下,只需將看得見的耳屎清除即可;當耳朵有出水或膿液流出時,除了藥物治療之外,同樣僅需保持外耳的潔淨,居家照護並不需自行使用棉花棒或棉球伸入耳道清潔。
發現寶寶外耳道有耳屎的時候,可抬高寶寶的上半身或稍微側躺,易讓耳屎隨地心引力掉出耳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