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對症護理
大多數得了手足口病的寶寶,90%以上都是輕微病症,家長去醫院檢查病因後,可不用住院打針輸液,回家後根據寶寶在病期出現的以下病症表現做好相關的對症護理,即可讓寶寶在1周左右自愈。
1、病期發燒護理方法
(1)物理降溫
3歲以內的寶寶出現中低燒的情況下,家長們可以在家幫助寶寶進行物理降溫,具體方法如下:
1.冷溼敷
將毛巾放入冷水中浸溼,擰成半乾,敷在患者的額頭、面部、腋下或者腹股溝等大血管部位,每3—5分鐘更換一次,可以降低血管溫度,有利於患者退燒。也可用毛巾包著冰塊或者使用冰枕。特別是要冷敷額頭,還可以保護大腦不被燒壞。
2.全身溫水擦浴或泡澡
將寶寶的衣物解開,用溫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這樣可以讓寶寶的面板血管擴張,將體內的熱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
注意:每次泡澡約10~15分鐘,大概每4~6小時一次,擦浴後過半小時再測量體溫,另外出疹子的寶寶發熱時不宜用此法降溫。
(2)貼退熱貼
寶寶在發燒的情況下,還可使用退燒貼進行降溫,一般家長給寶寶貼一片退熱貼粘在寶寶的額頭上即可起到降溫的效果。
(3)小兒推拿退燒
功效:清熱解表、發汗、退燒。
適宜物件:適宜100天—6歲兒童。
1.一窩風500次
操作:順時針旋揉被操作者左手手背腕橫紋中點處。
功效:解表散寒兼有溫中散寒的作用
2.推三關300次
操作:沿前臂前側,由腕橫紋直推至肘部(單向推不來回)。
功效:能培補肺氣,發汗解表
3.揉外勞宮500次
操作:順時針旋揉被操作者左手,掌背中央中指和無名指掌骨中間。
功效:溫中散寒,發汗解表,將氣血往內調配。
4.清天河水500次
操作:操作者用一隻手握住被操作者手掌,將掌心向上,拿住內勞宮穴後,再用另一隻手食指和中指併攏,由腕橫紋直推至肘橫紋。
功效:清熱解表。
(4)藥物退燒
如果手足口病的患者發燒超過38.5度的時候,此時採用上述的物理退燒方法不能緩解的情況下,需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建議下服用退燒藥退燒。
2、病期皰疹護理方法
(1)根據病情用藥
手足部皮疹初期可塗爐甘石洗劑,待有皰疹形成時可塗0.5%碘伏。皰疹破裂者,區域性可塗擦龍膽紫或抗菌素軟膏;皰疹有潰瘍可以用金黴素魚肝油,以緩解疼痛,禁止外用含面板激素的各種製劑。也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病毒藥物及清熱解毒中草藥,補充維生素B、C等。
(2)保持患處清潔
保持區域性面板清潔,勤洗手,避免搔抓患處,以免繼發細菌感染。對出現皮疹、水泡的患兒,衣被要清潔,衣著要寬鬆、柔軟;臀部有皮疹的患兒,應隨時清理患兒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潔乾燥。
(3)剪短指甲
剪短孩子的指甲,必要時包裹患兒雙手,防止抓破皮疹,帶來繼發的面板細菌感染。如已經抓破的話,建議區域性塗抹一些抗生素預防感染。
3、病期口腔潰瘍護理方法
(1)抹藥物
對於口裡長有口腔潰瘍的寶寶,可以用維生素素B2粉劑、魚肝油、西瓜霜等直接塗於寶寶口腔糜爛部分,幫助病症快速痊癒。
(2)口服維生素
另外給寶寶口服維生素B2、維生素C,也能起到緩解疼痛,促進口腔潰瘍快點好起來。
(3)吃東西后用淡鹽水或溫水漱口
要注意保持患者的口腔清潔,飯前飯後用生理鹽水或溫水漱口,對不會漱口的寶寶,可以用棉棒蘸生理鹽水輕輕地清潔口腔。
4、病期腹瀉護理方法
(1)煮蘋果
原理:蘋果是鹼性食物,含有果膠和鞣酸,有吸附、收斂、止瀉的作用。
做法:取蘋果1只洗淨,連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鹽,煎湯代茶飲。也可讓寶寶直接吃蘋果泥,對治療手足口病拉肚子也很有效。
(2)焦米湯
原理:焦米湯易於消化,它的碳化結構還有較好的吸附止瀉作用,是手足口病拉肚子的首選食品。
做法:糯米30克(略炒),山藥15克,共煮粥,熟後加胡椒末少許、白糖適量調服。
(3)吃益生菌
當寶寶便秘或腹瀉時,服用適量的益生菌可以起到平衡腸道內菌群的作用,緩解寶寶拉肚子的不適。家長可以將益生菌泡在奶粉中服用,也可以用水沖服,但是水溫不能高於45℃。
(4)補充水分
手足口病的寶寶拉肚子,要防止寶寶因大便中的水分丟失過多而發生脫水,家長要注意及時給寶寶補充水分,最好在每次便後和吃東西之後喂少量溫水給寶寶喝,注意不要喝冷水,吃生冷的食物。
(5)小兒推拿法
因手足口病導致的6歲以下的寶寶拉肚子現象,可用小兒推拿的方法健脾助消化,幫助止瀉。
治療方法
1.重症:大便十餘次每日,有脫水現象
方法:運八卦10分鐘,清胃15分鐘,推天河水15分鐘,利小便10分鐘。
對症加減:腹痛重者加揉外勞宮10—15分鐘。
2.輕症:大便5—6次每日
方法:運八卦10分鐘,清胃15分鐘,推天河水15分鐘。
4、病期嘔吐護理方法
(1)短暫禁食
得了手足口病的寶寶嘔吐後,不要急於讓寶寶進食,可以暫時先禁食4小時,包括牛奶、母乳都不要喂,等待嘔吐反應過去,最好每隔10~15分鐘給寶寶喝一點淡的鹽水或淡的白糖水。
(2)補充水分
寶寶嘔吐之後,會有一些胃酸、及殘渣滯留在口腔中,難聞的味道,會加重寶寶不適。所以父母可以溼紗布沾開水清潔口腔;而較大的寶寶,可以以溫開水漱口,清潔口腔,去除異味。並可適當喂水,少量多飲,保證水分供應,以防失水過多,發生脫水。
(3)薑汁蜂蜜
成分:鮮姜50克,蜂蜜25克。
用法:將鮮姜洗淨並搗爛,取其薑汁與蜂蜜調勻,置鍋內稍加蒸煮(以溫熱為度),1次服下,溫開水送服。
對症:噁心、嘔吐。
(4)掐內關穴
用拇指指尖掐住對側內關穴(在手腕上兩橫指之中)1分鐘,以有麻脹感為度,能快速止吐。
注意隔離
隔離時間:一般需要隔離2周,直到熱度、皮疹消退及水泡結痂。
除了第一點病期病症護理方法,家長最為擔心外,在寶寶手足口病期間,家長還要做好隔離工作,防止寶寶和其他人接觸,尤其是擁抱、接吻等最直接的接觸,避免交叉傳染疾病。
注意飲食
宜給寶寶吃清淡、溫性、可口、易消化、柔軟的流質或半流質,食溫以偏溫略涼為宜,如牛奶、粥、豆漿、爛麵條等。禁食冰冷或辛辣有刺激的食物,不要給予鹹食,不要吃酸味濃的水果,以減少對口腔潰瘍面的刺激。多喝溫開水。
推薦食譜
1、荷葉粥
材料:鮮荷葉2張,大米50克。
做法:將荷葉切碎,大米煮成稀粥後,放入碎荷葉,再煮半個小時,即可加入少量食鹽,調味食用。
功效:荷葉含有蓮鹼、原荷葉鹼和荷葉鹼等多種生物鹼及維生素C,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對於手足口病的口腔潰瘍、發燒、皰疹有緩解作用。
2、竹葉扁豆湯
材料:淡竹葉10克,白扁豆20克(鮮白扁豆可用100克),生甘草5克。
做法:白扁豆洗淨、浸泡1—2小時,淡竹葉與生甘草用紗布包好或直接裝入燉包。以上3種藥物一起入砂鍋,用添水400毫升,煎至水減半取藥汁的方法,煎取藥湯2次。將兩次取得的藥汁合一起,白扁豆也保留食用。每天1劑,分2~ 3次溫服。
功效:中藥淡竹葉性寒,可以作用於人體的心、肺、胃和膀胱四經,以清涼利尿、解熱散風及清心火、除煩熱、消腫痛為主要功效,對於手足口病引起的發熱、口渴心煩、咽喉腫痛、咳嗽、皮疹等症狀有緩解作用;白扁豆具有健脾化溼、和中開胃的作用,可以有效改善小
兒手足口病引起的食慾不振、流口水等症狀;生甘草,能清熱利咽、祛痰止咳、解毒和藥,可以提升淡竹葉和白扁豆的功效,改善小兒手足口病的發熱、咽喉腫痛、咳嗽等症狀。
3、蘿蔔汁綠豆湯
材料:綠豆50克,蘿蔔1個,白糖適量。
做法:蘿蔔搗爛取汁,綠豆放鍋內加水煮成綠豆粥後,倒入蘿蔔汁,調入白糖服用。
功效:綠豆味甘,性涼,有清熱解毒,消暑,利水的功效,可治暑熱煩渴,水腫,瀉利,丹毒,癰腫,解熱藥毒,對於手足口病的口腔潰瘍、發燒症狀緩解治療作用;蘿蔔性涼,昧辛甘,無毒,入肺、胃經,能消積滯、化痰熱、下氣、寬中、解毒,治食積脹滿、痰嗽失音、肺癆咯血、嘔吐反酸等,對於手足口病引起的熱症、嘔吐有緩解治療作用。
注意通風
手足口病的寶寶雖然不能出門,但也不宜待在家裡門窗緊閉,要保持空氣流通,給患者一個舒適、清新的養病環境,家長可在每日早晨的7—9點以及下午的4—6點開窗通風,此時陽光煦和,空氣較為清新。
注意消毒
每天清潔常接觸的傢俱、玩具、地面等,每週用含氯消毒劑消毒1—2次。患者的分泌物、嘔吐物或排洩物以及被其汙染的物品或環境,清潔後要及時用含氯消毒液進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鐘後,用清水擦拭或沖洗乾淨。
注意預防傳染
很多家長以為手足口病是隻有小孩才能得的病,因此傳染的物件也只會在幼兒之間進行。但實際上手足口病也是會傳染給大人的,而且大人感染手足口病之後同樣會成為病毒攜帶者,若是與其他健康人群接觸,還會將病毒傳染給其他人,因此作為家長在護理寶寶的同時,也要預防自己被傳染。尤其是在接觸了自家患兒後,不要再接觸其他健康兒童,避免將手足口病病毒傳染給別的孩子。
備註:大人因為自身抵抗力強,即使被傳染了手足口病也通常不會發病(除非抵抗力很弱的人群),但會成為感染源,需提防傳染別的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