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增生是危害女性健康的疾病之一,它更是誘發癌症的病原之一,在臨床上對於子宮內膜增生可以分為單純增生、複合增生和不典型增生。其按病變成度又分為輕、中、重三個階段。面對如此複雜的病情我們該如何預防和術後護理呢?
預後
1.癌變率及癌變時間 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與子宮內膜癌在組織發生上有密切的關係。不典型增生可能是內膜癌的癌前變化。但是,內膜不典型增生髮展為內膜癌的機率不容易確定。因為許多患者,特別是年齡已近絕經或已絕經的婦女,一經診斷為內膜不典型增生,即刻進行子宮切除,無法觀察其自然發展規律,故很難得知有關內膜不典型增生的真正確切的癌變率。Kurman1985分析170例子宮內膜增生長期隨診的結果,其中48例不典型增生者中,有23%於1~11年平均4.1年後發展為癌。
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如果發展為癌,常常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醫院報道的4例中,有3例超過了5年,最長2例為10年及15年,最短的1例為3年半。其他各作者所報道的時間,也都在長達8~15年者。
2.癌變的高危因素 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的病例,經過較長時期的追隨觀察,僅僅少數病例發展為內膜腺癌,但常常由於慎重安全起見而預防性地作子宮切除。為了避免這種過度治療,尋找一些可以預測癌變的因素是值得大家研究的問題。近年來,已有不少作者進行了有關內膜不典型增生髮展為癌的高危因素的探討,以便作為選擇治療方案的參考。
1年齡:絕經前或絕經後的內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癌變率有較大的差別。前者3%,後者25%。所以年齡是一個癌變的重要高危因素。
2內膜不典型增生的病理分級:不典型增生髮展為腺癌與增生的分級有關。輕、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癌變率分別為15%、24%、45%。
3是否接受孕激素治療及對孕激素治療的反應:如果內膜對孕激素反應不良,應警惕發展為癌的可能。遇有對長期較大量持續性孕酮治療反應不好者,或雖有短暫反應,但停藥即很快復發,要考慮癌變傾向,或甚至已發展為癌。醫院的發展為癌的4例也有類似的對孕激素反應較差的情況。多未堅持長期治療,也忽略了定期隨診,其中3例已停止治療3~9年。
4組織內甾體激素受體及流式細胞計數儀所測得的DNA含量:不少作者對於子宮內膜樣腺癌的甾體激素受體和DNA含量進行了測定,結果都認為它們的含量與預後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相關關係。這兩個指標是否對於預測內膜不典型增生的癌變方面有參考價值,Lindahl1987,1990進行了有關這方面的研究。初步結果發現DNA的核型分析有一定的意義。核型為異倍體者其癌變機率多於二倍體患者。
5組織細胞的細胞核形態計量學測定:Ausems1985對高度不典型增生的內膜組織進行細胞核形態計量學研究,認為其結果對於預測內膜不典型增生的最後結局有參考意義。
3.複發率 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經保守治療內膜可以轉化甚至妊娠,但仍有復發的可能。治療後而妊娠的8例中6例分別在產後2~13年復發,佔妊娠人數的75%。這種復發的傾向可能與機體內的一些使雌激素長期持續高水平的因素未能徹底糾正有關。
4.存活率 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以促排卵藥物或孕激素積極治療,大多數內膜反應好,預後好。在嚴密隨診過程中,如發現少數療效不好者及時進行子宮切除,尚可避免發展為癌。即或仍有一定的癌變率,但癌變時間間隔都比較長。只要堅持長期定期隨診。萬一有癌變,如及早發現及早手術,預後還是很好的。Kuman1985組 48例內膜不典型增生,隨診1~25年平均11.4年無一例死亡。醫院41例中有一例死亡。該病例為重度不典型增生,經短期黃體酮治療效果不好,未堅持再繼續治療,也未隨診,9年以後發展為浸潤癌做子宮切除。手術後半年死於肺轉移。因此,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雖然大多數預後很好,但仍有個別病例忽略隨診,經較長的時間間隔8~10年以後,仍有發展晚期癌而死亡的可能。 保健因具有癌變傾向,故應在治療後做好隨訪以便早期發現及時治療。
全子宮切除術後護理:
1、注意休息,保持心情愉快、開朗、樂觀,一般以臥床休息為主,可適當進行戶外活動。如在陽臺上、花園裡做做操、散步,也可做一些輕微的家務注意不要坐在高椅子上。在手術後二月內,不要坐小板凳,以防腹壓增加,引起陰道切口殘端腸線脫而引起陰道出血。不能手提重物,避免下蹲動作。
2、注意營養,飲食以高蛋白、低脂肪飲食為主,為了促進術後腹部切口癒合,可進食火腿雞湯、魚湯、肉湯
3、鴿子湯等。多食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以保持大便通暢,預防因大便乾結,解便困難而引起腹壓過高導致的陰道殘端出血。
4、術後二個月內如有少量暗褐色的陰道出血,是由於腸線吸收不全面而引起的,不需要來院檢查,如有大量鮮紅色的陰道出血,及時來院就診。
5、術後二個月到門診複查
上面對如何預防子宮內膜增生介紹的非常詳細了,面對這種可以致癌的疾病我們只有把預防工作做好才能減少患病的機率。當然如果不幸患病,在手術後的護理也非常重要,好的護理可以穩固病情不使其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