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寶寶瘦小怎麼辦

avatar 夢蕊氏
1.9萬 熱度 A+ A-
在諮詢或科普時,我經常告知家長,寶寶身長/體重發育有自己的節奏,只要其增長速度在合理範圍內【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兒童生長標準曲線相符】即可,不要跟人家的孩子攀比胖瘦、高矮或其他發育指標(比如走路或說話早晚),尤其不要比較誰更胖。

寶寶瘦小怎麼辦

瘦小寶寶要不要奮起直追

中國營養學會發布《嬰兒餵養指南》(2015版)指出,“出生體重正常嬰兒的最佳生長模式是基本維持其出生時在群體中的分佈水平”。這句話的意思是,出生體重在正常範圍(2.5kg~4kg)的寶寶,在之後的餵養過程中,讓ta一直保持在出生時的“水平”(在群體分佈中偏下、中等或偏上)就是最佳的。也就是說,如果你的寶寶出生時體重就偏下(在正常範圍內),如2.6kg,那麼接下來最佳情形是ta的體重一直在偏下的水平,並不需要“追”到中等或偏上水平,“追”到中等或偏上水平反而不好了!【這是為什麼呢?說實話,我也不知道理由,但很多業內NB專家的意見的確如此,讓我不敢反對。中國營養學會上述指南上的解釋是“嬰兒生長有自身規律,不宜追求參考值上限”,與沒有解釋差不多。更讓我困惑的是,上述指南原句中只強調了體重,未提及身長,那麼寶寶出生身長偏矮是不是也同樣不需要“追趕”呢?我找不到答案,但想來這個世界上也沒有讓寶寶只“追”身長不“追”體重的餵養方法吧】。

簡而言之,如果你的寶寶出生時就“瘦小”(在正常範圍內),那麼一直保持“瘦小”(與同齡群體比較仍然瘦小,但也沒有變得更瘦小)就對了,就很好了最佳了,不僅不用擔心,而且似乎應該歡欣鼓舞。當然,要強調幾種例外情況:

其一,如果寶寶出身體重/身長異常偏低(足月低體重、小於胎齡兒),那麼在以後的餵養中要儘量追趕一下。追趕到什麼程度(追到正常下限、中位數還是正常偏上)呢?目前並無權威建議,你儘管追追看吧。

其二,如果寶寶出生體重/身長在正常範圍內偏上,但後來每況愈下,變成了正常範圍偏下,這時也需要想辦法追趕。追趕到出生時正常偏上的水平應該是恰當的目標。

其三,如果小寶寶體重、身高在數月內停止增長,那就需要查詢原因,(小胖墩除外)想辦法追趕一下。追趕目標是出生時的水平(正常偏下、中等或正常偏上)。

寶寶瘦小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很常見的一個原因已如前述,出生時就瘦小,正常餵養,一直“瘦小”。還有一些是出生時異常瘦小(低於2.5kg)的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或小於胎齡兒。

更常見的原因是餵養失當,如乳類攝入量不足(<600ml/d),未適時或適當地新增輔食(包括新增輔食太遲,水果太多,蔬菜太多,肉類和蛋類不足),偏食和挑食等。寶寶過於活躍和淘氣(一刻不閒地玩)消耗大量能量(比安靜寶寶多1、2倍)。當這些因素同時存在時,寶寶瘦小簡直在所難免。

疾病是導致寶寶瘦小的另一個原因,特別是反覆呼吸道感染和腹瀉,消化道畸形,內分泌、遺傳代謝性疾病等。幾乎所有嚴重的疾病都會導致寶寶身長、體重增長緩慢。

寶寶瘦小怎麼辦

最重要的是先評估“瘦小”寶寶是否真的需要干預活追趕。已如前述,如果寶寶出生時就“瘦小”(正常範圍偏下),那麼就讓ta一直“瘦小”下去好了,沒必要追趕(到中等或偏上水平),家長無需煩惱“怎麼辦”。

如果瘦小寶寶的確需要追趕,餵養方面必須抓住“一個關鍵”和“三個條件”。一個關鍵是“蛋白質食物”,三個條件是這些蛋白質食物必須❶含蛋白質多;❷營養價值高;❸容易消化吸收。符合這些條件的食物依次(排序很重要)是奶類、蛋類、魚肉和做成肉泥、肉餡或肉丸子的畜禽肉類。

24小時內,奶類不低於800ml(必要時採用母乳營養補充劑或早產兒奶粉),雞蛋不少於1個,魚、畜禽肉類不低於50克。水果要少(每天最多吃1次),1歲以內25克/日(相當於1/2個小桔子),1歲以後100克/日(相當於1/2個小蘋果);蔬菜也要少,具體數量與水果相同,炒菜時植物油稍多。每餐米飯、饅頭、麵包、餅乾等主食類食物不限量,能吃乾飯就不吃粥,能吃稠的就不吃稀的,能吃固體就不吃液體,以增加能量攝入。輕易不要喂水【玩耍出汗較多時例外】,儘量餵奶。

如果是嚴重疾病導致寶寶“瘦小”,那就只能等疾病痊癒了。而且,只要疾病痊癒,寶寶通常都會有“追趕”生長。

提醒

透過改進餵養方法讓瘦小寶寶“追趕”上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很多餵養習慣一旦形成就難以改變,往往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湊效。當然,我在諮詢中也見過這樣的案例,瘦小寶寶加強餵養之後,“追趕”過頭成為胖墩。

釋出於 2022-05-05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