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細胞減少症是什麼病
白細胞減少症是由化學、物理、生物、不明原因以及某些原發疾病等多種因素和不同發病機制引起的一組臨床綜合病症。其血液中白細胞計數持續低於4x109/L,並主要為中性粒細胞減少。當中性粒細胞顯著減少,絕對計數持續低於2x109/L時,稱為中性粒細胞減少症。臨床主要特徵表現為頭暈、心悸、乏及易感染髮熱。
白細胞減少症是怎樣引起的
一般來說,引起白細胞減少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化學物質(如苯),抗腫瘤的化學藥物(如環磷醯胺)。
(2)物理因素及放射性物質。
(3)藥物過敏或藥物毒性引|起白細胞減少,如氨基比林、保泰松、安乃近、甲丙氨酯(眠爾通)、氯丙嗪、苯妥英鈉、三甲雙酮、磺胺類、氯黴素、異煙肼、有機砷及汞劑等。
(4)某些細菌性、病毒性、立克次體性和原蟲性感染,敗血症或其他嚴重的感染。特別是老年人或衰弱者易引起白細胞減少。
(5)繼發於其他疾病,如脾功能亢進、系統性紅斑狼瘡、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及惡性腫瘤轉移等。
白細胞減少症為什麼難治療
近年來,由於抗生素的廣泛應用和濫用,使細菌的生物學特性發生了變異,對抗生素產生了越來越強的抗藥性,因此用過去的常用劑量征服不了現代的細菌。為了控制感染,達到治療目的,不得不加大劑量,這就使得除頭暈、噁心等一般副作用外,還出現了血液中白細胞減少的情況,導致機體抗病能力的進一步下降,出現惡性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