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的傳染性
幽門螺桿菌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據最新的京都全球共識,口-口傳播和糞-口傳播是主要傳播途徑。幽門螺桿菌可透過手、不潔食物、不潔餐具、水源等途徑傳染,“經口”是主要的傳播方式和途徑,比如,家長將咀嚼後的食物餵給嬰幼兒、情侶間接吻、飲水不衛生、食物未充分清洗煮熟等。父母感染後,其子女的感染機會比其他家庭高出很多,因此感染情況在家庭內有明顯的聚集現象。
哪些人要篩查幽門螺桿菌
有胃癌家族史的人建議篩查幽門螺桿菌。有胃癌家族史的人屬於胃癌發病的高危人群,他們去篩查幽門螺桿菌是非常有意義,若查出是陽性應儘快根治,可以降低胃癌的發病率。
對於經常上腹脹、痛,有胃炎病史的人群,首選的檢查並不是幽門螺桿菌,而應該是胃鏡,胃鏡檢查可以避免胃癌、賁門癌等消化道惡性疾病的漏診。醫生在做內鏡檢查的同時,可以在鏡下取胃黏膜進行幽門螺桿菌檢查。
4類人群應對幽門螺桿菌進行根治
關於幽門螺桿菌是否需要徹底根治在醫療界也有一定爭議,治療應分情況對待。國際共識推薦幽門螺桿菌感染者需進行根除治療,除非有抗衡因素如高齡、合併重大疾病、社群再感染率高等方面的考慮。
基於我國感染者人口眾多、醫療水平和藥物使用的地域差異明顯,專家建議以下4類人群對幽門螺桿菌進行根治:
患有消化性潰瘍的人群;
慢性胃炎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
胃癌術後的人群及其一級家屬;
患有胃粘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的患者。
此外,根除幽門螺桿菌可有效預防胃癌,有著來自我國科學、嚴謹、客觀的臨床研究資料支援。有相關研究結果表明根除幽門螺桿菌(尤其是在萎縮和腸化發生之前來根除)可以明顯降低胃癌發生率。在臺灣馬祖地區,一項隨訪15年之久的根除幽門螺桿菌在預防胃癌中的作用相關研究發現,根除幽門螺桿菌後胃癌的發生率下降了25%,胃粘膜萎縮的發病率下降超過70%。
我們的鄰國日本也是胃癌高發國家,日本於2013年起開始實施消滅胃癌計劃,推薦對12~20歲人群進行幽門螺桿菌篩查,實施該策略後,預期至2020年日本胃癌病死率可下降約40%。現有的大量的基礎和臨床研究證據支援幽門螺桿菌感染者行根除治療。
幽門螺桿菌感染無症狀者可不治療
一些專家學者不提倡根除幽門螺桿菌,最大的顧慮或許基於我國幽門螺桿菌感染無症狀人群太龐大,以及根除方案混亂導致抗生素濫用等。根除幽門螺桿菌往往需要3-4種藥物聯合使用,其中至少兩種是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其實是把雙刃劍,殺死病菌的同時也可能帶來其他問題,比如胃部不適、肝功能損害、皮疹以及腸道菌群紊亂等。
所以,儘管研究顯示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之間存在明確的相關性,但這並不是說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就一定會得胃癌。胃癌的發生與遺傳、飲食結構不合理、環境汙染嚴重以及病菌感染等多種因素有關,幽門螺桿菌感染只是其中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而且幽門螺桿菌感染者中最終僅有不到1%發生胃癌。所以專家建議,幽門螺桿菌感染無症狀者可不治療,以免增強其耐藥性。
幽門螺桿菌的預防
預防感染及復發的根本辦法是改善整個社會的生活及衛生條件,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目前個人能做的,主要有幾點:
①採用分餐制或用公筷;
②家人間也要注意避免互相夾菜,以免幽門螺桿菌互相傳染;
③大人把食物嚼了或咬下來再喂孩子的做法要避免;
④有高溫消毒功能的碗櫃可以殺死幽門螺桿菌,或者洗碗時放在鍋裡用開水煮一會兒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