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痰飲的致病特點

avatar 摔碑駿哲
2.3萬 熱度 A+ A-
痰飲的形成與肺、脾、腎三髒的功能失常有關。如肺主通調水道,輸布津液,如果肺失宣降,津液不布,水道不利,便可停聚而為痰飲;脾主運化水溼,脾氣虛弱,運化無力,水溼停聚,也可化生痰飲;腎主蒸化水氣,腎陽不足,蒸化無力,水液內停,也可上泛而化生痰飲。此外,痰飲的形成,有時還與某些外感或內傷的因素直接相關。例如,感受熱邪,可以化火煉液生痰;感受溼邪,留滯體內,可化生痰飲;過食肥甘厚味,溼濁內生化為痰;飲食積滯生痰;血瘀內停,水液執行不利化為痰等等。

痰飲是什麼意思

中醫學中"痰"的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來講,泛指停於體內任何部位,如臟腑、肌腠、四肢、經絡等處,無形可見,但臨床有"痰"症的表現者。像頭暈目 眩、嘔惡、癲狂昏不識人,或生於體表無名腫物等,認為皆因痰作祟。狹義來講,是指貯於肺,咳之能出,有形有物可見,觸之可及,聽之有聲的痰。稠黏者稱為" 痰",清稀者稱為"飲",形態不同,但實質相同,所以通稱為痰飲。

痰飲一旦形成,便可隨氣流竄全身,外至皮肉筋骨,內至五臟六腑,無處不到,從而產生不同的病變。所以古人有"痰為諸症之侶"、"頑痰生怪病"、"百病皆因痰作祟"的說法。

痰飲致病的特點,大致可歸納為如下幾方面。

阻滯氣血執行

痰飲一旦流滯在某一臟腑或某處組織,就會阻滯氣機,妨礙血行,甚至產生瘀血,故有"痰必兼瘀"之說。如某些臟器或器官形成的囊腫,往往是痰瘀互結的結果。又如痰飲流注於經絡筋骨,可使氣機阻滯,氣血不暢,將引起肢體麻木、屈伸不利,甚至半身不遂,或形成痰核、瘰癧、陰疽(發於肌肉筋骨間的瘡腫)等症。若痰飲阻肺,肺氣不得宣降,可見胸悶氣喘、咳嗽咯痰;痰飲在胃,則胃失和降,可見噁心嘔吐、痞滿不舒;痰阻心脈,可見胸悶心悸、胸痛;痰氣結於咽喉,可致咽中梗阻如有異物感。

易於矇蔽心神

痰濁隨氣升降,"上至巔頂,下至湧泉"。若痰隨氣上,則易矇蔽清竅,擾動心神,從而出現頭暈目眩、精神不振,或痰與火結,上蒙心竅,神明被擾,可出現神昏譫語,或引起癲、狂、癇等疾病。

致病廣泛,病證多端

因為痰飲能隨氣流動,無處不到,流注到不同的部位,即發生不同的病證。加之痰飲還可以挾風、挾熱、兼瘀、兼滯,故其在臨床所表現的症狀紛紜複雜,變化多端,病種甚廣,有不少屬於疑難病證,因此,中醫有"怪病多痰"之說。


釋出於 2021-10-20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