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桿菌對結腸粘膜上皮細胞有吸附和侵襲作用,對腸粘膜上皮細胞具有侵襲力的菌株才能引起結腸典型病變,而對上皮細胞無侵襲力的菌株並不引起病變。胃酸、腸道菌群產生的短鏈脂肪酸等,對痢疾桿菌有殺滅或拮抗作用。
【預防措施】
1、好環境衛生,加強廁所及糞便管理,消滅蒼蠅滋生地,發動群眾消滅蒼蠅。
2、強飲食衛生及水源管理,尤其對個體及飲食攤販做好衛生監督檢查工作。對集體單位及托幼機構的炊事員、保育員應定期檢查大便,做細菌培養。
3、強衛生教育,人人做到飯前便後洗手,不飲生水,不吃變質和腐爛食物,不吃被蒼蠅沾過的食物。
4、要暴飲暴食,以免胃腸道抵抗力降低
【注意事項】
1、注意飲食
痢疾是小兒常見的腸道傳染病,是吃了帶有痢疾桿菌的糞便汙染的食物或飲料而引起的。因此,為預防細菌性疾疾的發生必須注意飲食衛生。注意食品必須新鮮,不吃變質、腐爛、過夜的食物,存放在冰箱的熟食和生食不能過久,熟食應再次加熱。
生吃的食品及水果要清洗乾淨,最好再用開水洗燙。特別要注意的是冷飲在痢疾的傳播中有重要作用,不要喝小攤上的飲料。
2、講究衛生
蒼蠅是傳播痢疾的媒介。蒼蠅性喜棲息在髒物上,腳上沾滿成千上萬的病菌,可將病菌帶到食物、餐具、物體上。當孩子吃了這些食品,手接觸了被汙染的物體,都可以感染上痢疾。在預防腸道傳染病方面,手的清潔衛生應該重視。由手將病菌帶入口內也是孩子得痢疾的主要途徑。因此,便後飯前要徹底清洗雙手,改掉吃手指的不良習慣。
3、傳染因素要避免
有些孩子得痢疾是由家裡人傳染的。有時大人得了痢疾,症狀比較輕,僅有腹瀉,沒有注意大便的性狀,未能及早發現,往往成為傳染的來源。還須注意對痢疾患兒的糞便消毒,1%漂白粉溶液或沸水消毒後才倒入便池,更不能隨地大小便。至今尚無預防痢疾的菌苗。因為痢疾桿菌的型別較多,難以製成多型混合菌苗。另外,患痢疾後產生的免疫力持續時間也不長,僅數月而己。所以,採用預防接種的辦法沒有多大價值。
急性期腸道症狀嚴重,腹瀉頻繁、開始時應禁食,繼之食用清流質飲食,主要補充水分,可供給米湯、藕粉、淡果汁、淡茶、菜汁等。忌食牛乳、豆漿等。如有嘔吐等症狀而不能經口攝入時,以維持機體內水與電解質的平衡。此時,痢疾的預防就顯得尤為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