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食型洩瀉
症狀表現:大便溏稀,夾有食物殘渣,氣味酸臭,腹部脹滿,便前腹痛,便後痛感減輕,腹痛時拒按,噯氣,偶有嘔吐,食慾不振,睡眠不安等。
貼臍方法1:熨臍法
取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陳皮、連翹、萊菔子、藿香、佩蘭各10克,砂仁5克。將上述藥物起研磨成碎末,取適量藥末,倒入薑汁調和成糊狀,敷於肚臍上,再用熱水袋熨之,5分鐘後取下熱水袋,5小時後取下藥物。每日治療1次。
貼臍方法2:敷臍法
取吳茱萸、蒼朮各15克,丁香3克,胡椒1克。將上述藥物一起研磨成細粉末,然後倒入香油調和成膏狀,直接貼敷於肚臍之上,外用紗布覆蓋,並以膠布固定即可。每日換藥1次。
風寒型洩瀉
症狀表現:大便清稀、多有泡沫,臭氣較輕,腸鳴腹痛,偶有發熱、怕冷、鼻流清涕、咳嗽等。
貼臍方法1:敷臍法
取白芷、紫蘇、茯苓、半夏、白朮、陳皮、厚朴、苦桔梗、藿香、甘草、防風、荊芥、紅棗各10克,肉桂5克。將上述藥物一起研磨成細粉末,然後取適量藥粉,加入薑汁調和成糊狀,直接敷於肚臍及其周圍,蓋上紗布,並用膠布固定即可。每日換藥1次。
貼臍方法2:填臍法
取胡椒9克,麝香暖臍膏1張,將胡椒研磨成細粉末,然後填入肚臍眼,外面貼敷麝香暖臍膏即可。每隔2日換藥1次。
溼熱型洩瀉
症狀表現:大便如水樣或蛋花湯樣,洩瀉時較為急迫,量多,氣味較臭,偶有少許黏液,腹痛偶有發生,食慾不振,神疲乏力,口渴,小便短黃等。
貼臍方法:熨臍法
取黃連5克,葛根、黃芩、炙甘草、蒼朮各10克,冰片適量。將上述藥物一起研磨成碎末,再倒入溫開水調和成膏狀,直接敷於肚臍之上,並用熱水袋熨之,半小時後取下熱水袋,6~12小時後取下藥物。每日貼敷1次。
脾虛型洩瀉
症狀表現:大便溏稀,面色萎黃,形體消瘦,神疲倦怠等。
貼臍方法:填臍法
取人參、白朮、肉桂、炮姜各3克。將上述藥物一起研磨成細粉末,然後混合調勻,填入肚臍眼,蓋上紗布,用膠布固定即可。每日換藥1次。
拉肚子食療最簡單方法
1、橘葉姜芽湯
材料:鮮橘葉、生薑、炒麥芽、炒谷芽、焦山楂、訶子各30克。
做法:將藥材洗淨,放入藥罐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後,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候溫足浴,每次15~20分鐘,每日2次,每日1劑,連用2~3天。
功效:此方可消食化積,和中止瀉,對拉稀拉水十分有效。
2、二香乾薑湯
材料:藿香、香薷、生薑各20克。
做法:將三味藥洗淨,放入藥罐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後,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溫度適宜時,泡腳即可,每次浸泡10分鐘,每日2次,每日1劑,連用3~5天。
功效:此方可解表散寒,芳香化濁,適用於寒溼型拉稀拉水症狀。
3、藿香正氣散
材料:藿香6克,茯苓10克,薏苡仁10克,澤瀉10克,半夏6克,淡豆豉6克,厚朴6克,白豆蔻仁3克,杏仁3克。
製法:上藥加水適量煎煮,連煎兩次,去渣取汁,將兩次藥汁合併。
用法:1日1劑。早、晚各1次,溫熱口服。
功效:疏風散寒,化溼止瀉。適用於風寒瀉拉稀拉水。
4、七味白朮散
材料:白朮12克,黨參12克,茯苓12克,葛根9克,山藥9克,神曲9克,扁豆9克,木香3克,甘草3克。
製法:上藥加水適量煎煮,連煎兩次,去渣取汁,將兩次藥汁合併。
用法:1日1劑。早、晚各1次,溫熱口服。
功效:健脾止瀉。適用於脾虛洩瀉拉稀拉水。
5、石榴皮水
配方:石榴皮60克。
製法:將石榴皮洗淨,入鍋內,加適量水,煎至100毫升即可。
用法:每日服3次,連續服用1周。
功效:收斂止瀉,適用於拉稀拉水。
備註:上文所寫的偏方以及用藥均採集於專業醫書典籍,如需使用,應在專業的醫師指導下進行,切勿自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