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腹瀉時有很多家長能透過肉眼發現孩子生病了,但是不能準確的判斷疾病,需要進行相應的檢查,檢查的方法有很多種多。常見的有糞便檢查、胰腺外分泌功能試驗等,患者可以根據患兒的病情選擇檢查專案。下面就為您詳細一些檢查專案,僅您參考。
1、糞便檢查
消化不良:糞便有脂肪滴或少量粘液。
結腸性腹瀉:糞便量少,含黏液、膿血。
真菌性腸炎:糞便可見真菌抱子及菌絲。
腸炎:糞便含白細胞及偶見紅細胞及吞噬細胞。
原蟲、寄生蟲性腹瀉:排除其他原因,糞便中發現原蟲、寄生蟲或蟲卵。
小腸性腹瀉或肝、膽、胰腺功能低下性腹瀉:糞便性狀呈糊狀、稀便或水樣,量多或具惡臭,糞便中不含黏液、膿血或僅含脂肪。
因感染引起的腹瀉,糞便培養可分離出多種致病菌,糞便取材要新鮮,及時送檢。此結果為陰性時,應多次送糞便培養。
2、胰腺外分泌功能試驗
試餐試驗Lundh試驗、苯甲醯-酪氨酸-對氨基苯甲酸試驗PABA試驗及促胰泌素試驗等。
1試餐試驗:以麵包片牛奶200ml、煮雞蛋1只、乾酪50g含脂肪20g蛋白質30g碳水化合物25g為標準試餐作刺激劑,進餐後每隔分鐘分別測定血清胃泌素的濃度。
2苯甲醯-酪氨酸-對氨基苯甲酸試驗:口服後,收集6小時尿,測定其排出量。
3、小腸吸收功能試驗
1右旋木糖試驗:
口服一定量的D-木糖後測定血及尿中D-木糖的濃度。小腸吸收功能不良者,尿中D-木糖排出量常減少。
2放射性核素標記維生素B12吸收試驗Schilling試驗:尿內放射性核素含量顯著低於正常。
3測定糞便中脂肪球、氮含量、肌纖維和糜蛋白酶含量:糞便中肌纖維增多,糜蛋白酶含量降低。
糞便中含氮量增加:糖類吸收不良。
蘇丹Ⅲ染色,顯微鏡高倍視野下脂肪球高達100個以上:脂肪吸收不良。
4、小腸黏膜活組織檢查
適用於瀰漫性小腸粘膜病變。用小腸活檢管吸取小腸粘膜作病理檢查。嬰幼兒不建議用此方法。
5、結腸鏡檢查
適用於迴腸末端病變、大腸病變及其他潰瘍性病變。
6、逆行胰膽管造影檢查
適用於膽道及胰腺病變。
7、X線檢查
鋇餐或鋇劑灌腸檢查瞭解胃腸道的功能狀態、蠕動情況等。
8、B超、CT或MRI檢查
可觀察肝臟、膽道及胰腺等臟器有無與腹瀉有關的病變。對消化吸收不良性腹瀉及腫瘤性腹瀉等均有輔助診斷價值。
9、呼氣試驗
多為14C-三醯甘油呼氣試驗,適用於脂肪吸收不良者。口服14C標記的三醯甘油,由肺內撥出的14C標記的CO2減少,而糞中14C標記的CO2排出量增多。
10、其他:
1根據病情測定水分、電解質。
心電圖檢查瞭解血鉀情況:
低鉀:T波平坦,然後代倒置,ST段降低,常出現U波,有時與T波融合。
嚴重低鉀: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動過速,個別重症有心室纖顫。
2驚厥:測血清。
3重症或不易判斷者:測血清鈉、鉀、氯化物和血氣分析,或測二氧化碳結合力。
以上為您介紹的就是嬰幼兒腹瀉的檢查專案,透過檢查,能查出患兒有什麼型別的腹瀉,方便治療。在以後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預防嬰幼兒腹瀉,孩子的飲食一定要定時定量,輔食一定要逐漸新增,不能一次新增幾種,不然會對孩子的腸胃造成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