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
拔罐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火、抽氣等方法產生負壓,使之吸附於體表,牽引住面板內的肌肉,血管,從而達到改善血液迴圈和排出體內溼氣的目的,對於溼氣較甚的寒溼表現人群,可在祛溼的同時起到良好的祛風散寒功效,建議根據自身情況,在專業的中醫師指導下拔罐湧泉穴、足三里穴等排溼效果較好的穴位。
艾灸
艾灸是用艾葉製成的艾條,產生的溫熱刺激人體穴位或特定部位,透過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達到防病治病的一種治療方法,對於寒凝血滯、經絡痺阻導致的風寒溼痺等症候,用艾灸操作能起到不錯的祛溼散寒、促進氣血執行的功效。
食療
除了外用拔罐、艾灸祛溼外,也可以透過飲食來達到祛溼的目的,不少食物存在一定的祛溼效果,合理食用對溼氣的排出起到輔助作用。常見的薏米、赤小豆、茯苓、白朮等食材,烹調食用後對體內溼氣能有良好的祛溼利水效果,不過飲食調理效果偏慢,需要堅持一段時間才能看到成效。
泡腳
人的雙足存在著與各臟腑器官相對應的反射區,在泡腳時,熱水傳達的熱量可刺激反射區,從而促進血液迴圈,調理內分泌系統,一般泡腳至微微汗出時,體內的溼氣也會隨著汗液一起排出體內,繼而起到祛溼的效果,搭配生薑、艾葉等藥材,在祛溼的同時,也有一定的活血化瘀、驅寒暖身的功效。
溼氣有幾種表現和症狀
一般溼氣較重的人會相對肥胖,尤其是腹部會比較臃腫,溼氣排出後小腹會有一定的縮減。
溼氣重的人舌苔偏肥胖厚膩,寒溼舌苔顏色偏白,溼熱舌苔偏黃,同時溼熱還會有伴隨面部油脂分泌旺盛、頭髮油膩等表現,當溼氣排除後,舌苔肥膩會減輕很多。
溼氣重的人群大便多有黏滯,衝不乾淨,如果大便能容易衝淨,同時小便有增多的話,說明溼氣在逐漸外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