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息肉
兒童時期息肉較常見,其中幼年息肉最常見,約佔80%,息肉表面潰瘍造成便血為最常見症狀,一般便血量少,為大便表面帶血,色鮮紅,仔細觀察成形大便可見溝痕,如果繼發感染可出現黏液膿血便。
急性腸套疊
發病年齡以2歲以下嬰幼兒最多見,尤其是4-10個月的嬰兒,通常以陣發性哭鬧或嘔吐為主訴就診,起病數小時後出現便血,多為少量果醬樣便或血性黏液便,少數為黑紅色血水或大量鮮血便。可在右上腹肝下觸及臘腸樣、稍活動並有輕壓痛的包塊。腹部超聲檢查是門診首選的檢查方法,套疊處橫斷影象可見同心圓徵,縱斷面可見套筒徵影象。
肛裂
小兒肛裂一般是由長期便秘引起的,其典型症狀是排便時或排便後肛門疼痛,疼痛劇烈,並伴有出血,量少,色鮮紅,呈絲狀覆蓋於大便表面,給患兒排便帶來極大痛苦。長期肛裂會造成小兒因恐懼排便而不敢進食,導致營養不良,影響其生長髮育。
出血性壞死性腸炎
多發生於小兒。主要表現為餵養不耐受、腹痛、腹瀉、血便、發熱及感染中毒徵,常伴嘔吐。大便多呈暗紅色,腥臭,出血量可多。如不及時治療可出現休克。
梅克爾憩室與腸重複畸形
梅克爾憩室為胚胎時期卵黃管的殘留,多數位於迴腸末段對系膜緣距離回盲部150cm以內,多數無症狀,僅4%-6%的憩室出現症狀,腸重複畸形位於消化道系膜側,具有腸管結構的球狀或管狀畸形,以迴腸末段最多見。便血表現為無痛性反覆發作,量較大,柏油樣。其他還包括腸結核、內痔、流行性出血熱、傷寒等病,也會導致便血。一般情況下,小兒便血量並不太多,但是由於小兒對失血的耐受力較差,出血危險性較成人大,嚴重時甚至可出現失血性休克。因此,對小兒不明原因的便血,及時明確出血的病因及部位,早期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對改善預後有極其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