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囟門形態
正常嬰兒的前囟門外觀平坦或稍有下陷,摸起來軟軟的,常可捫及搏動。前囪門,呈菱形。它是頭顱上最大的骨縫交點。嬰兒剛出生時囟門較小,這是因為出生時頭顱受擠壓,顱骨互相重疊所致,到1週歲,最遲不超過18個月前囟門閉合,被骨質所取代。
生理性顱內壓增加
寶寶在哭鬧、咳嗽、用力或者是排便的時候,因全身出力所以可導致腦內壓力增加,可表現為囟門突然性增加,這種原因引起的囟門突起常為一過性的,待寶寶安靜時可自行恢復。
發燒可導致囟門突起
寶寶發燒時也可出現囟門突起的症狀,因為發發燒時寶寶心跳加快,全血流速和血流量增加,顱內壓也自然增加所導致。
顱內感染導致囟門突起
寶寶的前囟門原本是平的,如果突然間鼓了起來,尤其是在寶寶哭鬧時,並且用手摸上去有緊繃繃的感覺,同時伴有發燒、嘔吐,甚至出現抽風,說明寶寶的顱內壓力增高。多是由於顱內感染所引起,可能是患了各種腦膜炎、腦炎等疾病。
顱內病變導向囟門突起
如果寶寶的前囟門逐漸變得飽滿,可能是顱內長了腫瘤,或是硬膜下有積液、積膿、積血等。
飲食或藥物因素導致囟門突起
長時間服用大劑量的魚肝油、維生素A或四環素,可使寶寶的前囟門出現飽滿。不過,在停用維生素A及四環素後,前囟門還會變得逐漸平坦。有些生病的寶寶使用了腎上腺素,如果突然停藥,也可使寶寶的前囟門出現飽滿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