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原發性痛經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avatar 天山鴻達
2.8萬 熱度 A+ A-
一發病原因年齡是痛經發生中的重要因素。在月經初潮的最初幾個月,發生痛經極少,隨後發生率迅速升高,16~18歲時達到頂峰82%,30~35歲以後逐漸下降,

一發病原因

年齡是痛經發生中的重要因素。在月經初潮的最初幾個月,發生痛經極少,隨後發生率迅速升高,16~18歲時達到頂峰82%,30~35歲以後逐漸下降,在生育年齡中期穩定在40%左右,以後更低,50歲時維持在20%。性生活的開始,可以降低痛經的發生率。對瑞典19歲女青年的追蹤調查5年結果表明,到24歲時痛經發生率從72%下降至67%。嚴重程度也下降。

分娩是另一個重要因素,有過足月妊娠分娩史的婦女痛經發生率及嚴重程度明顯低於無妊娠史及有妊娠但自然流產或人工流產者。因為,近足月時,子宮支配平滑肌細胞的腎上腺素能神經幾乎全部消失,子宮去甲腎上腺素水平也降低;產後,這些神經末梢僅部分再生,子宮去甲腎上腺素水平不能恢復到孕前水平。這種足月妊娠後子宮神經肌肉活性的改變,可以解釋足月產後痛經減輕或消失的原因,但流產者無上述改變。另外,初潮早或月經期長、經量多的婦女,痛經嚴重。服避孕藥者,痛經發生率明顯降低。痛經還表現一定的家族特性,痛經者的母親及姐妹,也常有痛經。吸菸者,痛經程度減輕。文化水平、體力活動與痛經無關。

另有一些研究表明,特殊的職業及工作環境與痛經也有一定關係,長期接觸汞、苯類化合物即使是低濃度的婦女,痛經發生率增加。寒冷的工作環境與痛經也有關。

精神因素:有關精神因素與痛經的關係,歷年來一直在討論中,結果不一致,有人認為,痛經婦女精神因素也很重要,常表現自我調節不良,比較壓抑、焦慮和內向,嚴重痛經者比無痛經者在興趣情緒等方面更具女性化特點。也有人認為精神因素只是影響了對疼痛的反應,而非致病性因素。

二發病機制

1.子宮收縮異常 原發性痛經的發生與子宮肌肉活動增強所導致的子宮張力增加和過度痙攣性收縮有關。正常月經期,子宮腔內的基礎張力

釋出於 2021-02-20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