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足的俗稱是平足,主要是由於某些原因使足骨形態異常、肌肉萎縮、韌帶攣縮或慢性勞損造成足縱弓塌陷或彈性消失所引起的足痛,一般病因為足部骨骼肌肉異常以及遺傳因素。絕大多數扁平足患者無明顯不適。青少年易發生因韌帶鬆弛所致的扁平足。
一、疾病病因:
本病病因尚未闡明,但流行病學研究發現本病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病理觀察足跗骨無發育性畸形,但連線距跟、距舟和舟楔關節的關節囊的韌帶卻較正常者鬆弛,使足負重時跟骨在距骨下方發生內旋,其前端向背側及外側移位,距骨則向蹠側及內側移位,導致鬆弛的跟舟蹠側韌帶更加鬆弛,不能支援距骨頭,使足縱弓降低,跟距韌帶鬆弛致使跟骨外翻,則加劇足縱弓下降。 臨床上將本病的病因分為四類因素:
(1)遺傳因素;
(2)先天性踝部骨形態畸形 ;
(3)足部外傷或慢性勞損;
(4)足內在肌或外在肌力弱或麻痺、痙攣。
二、症狀表現:
臨床上分為姿勢性平足症和痙攣性平足症。
1.姿勢性平足症:為初發期,足弓外觀無異常,但行走和勞累後感足疲勞和疼痛,小腿外側踝部時感疼痛,足底中心和腳背可有腫脹,舟骨結節處腫脹及壓痛明顯,區域性面板可發紅,足活動內翻輕度受限。站立時,足扁平,足外翻。經休息後,症狀、體徵可消失。 2.痙攣性平足症:好發於青壯年,部分由姿勢性平足處理不當發展而來。主要為站立或行走時疼痛嚴重,可呈八字腳步態。腓骨長肌呈強直性痙攣,足內、外翻和外展活動受限。足跟變寬,足底外翻,跟腱向外偏斜,前足外展,舟骨結節完全塌陷,向內突出。嚴重者,足部僵硬。固定於外翻、外展和背伸位,活動明顯受限。即使經較長時間休息,症狀也難改善。部分病人可繼發腰背痛及髖、膝關節疼痛。 臨床上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還可以將本病分為三個型別,但均要在負重時觀察足縱弓的改變:
1、輕型:足縱弓降低;
2、中型:足縱弓消失;
3、重型:足縱弓消失,並有足內側緣凸起,距骨頭移位至足蹠側即內踝的前下方。患者有時出現跟腱短縮及後足外翻。
三、診斷依據:
1.部分病人有家族史或先天性足骨畸形或外傷史。
2.久站或行走時足部疼痛或不適,跟外翻足扁平,前足外翻,舟骨結節處腫脹和壓痛,休息可減輕或消失。晚期為痙攣性平足,經較長時間休息,症狀亦難改善。
3.站立位X線足正側位片可見舟骨結節完全塌陷,與載距突的距離增加。自跟骨結節底部至第一距骨頭底部作連線,並從舟骨結節至此連線作垂直線,其長度多小於1cm。
患病者不宜穿帶跟的鞋子,參加適量體育鍛煉,使身體的肌肉及韌帶得到適當的刺激,儘量穿軟底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