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雞蛋怎麼吃才最好

avatar 兩儀德澤
2.8萬 熱度 A+ A-
水煮蛋、蒸雞蛋、荷包蛋、炒雞蛋……不同做法直接影響身體的營養吸收,要想吸收最多的蛋白質、對心臟有益,雞蛋怎麼吃才最好?最有益

水煮蛋、蒸雞蛋、荷包蛋、炒雞蛋……不同做法直接影響身體的營養吸收,要想吸收最多的蛋白質、對心臟有益,雞蛋怎麼吃才最好?

最有益心臟健康的雞蛋吃法

第一名:帶殼水煮蛋。不加一滴油、烹調溫度不高、蛋黃中的膽固醇也沒接觸氧氣(膽固醇一旦被氧化,就會成為最嚴重的心血管健康威脅之一),因此是對心臟最有益的吃法。

第二名:水煮荷包蛋。

第三名:蛋花湯和蒸蛋。

第四名:煎荷包蛋。

第五名:攤雞蛋。是指用少量的油,小火煎成的蛋餅,因此蛋黃中的膽固醇氧化不多。

第六名:炒雞蛋。雞蛋打散後再炒,蛋黃中的膽固醇和空氣接觸較充分,氧化較多。雞蛋比較吸油,用油量也較大。

蛋白質最好消化的雞蛋吃法

第一名:帶殼水煮蛋。水煮蛋的蛋白質消化率高達99.7%,幾乎能全部被人體吸收利用。

第二名:煎荷包蛋和攤雞蛋。這兩種做法的蛋白質消化率為98%。

第三名:炒雞蛋。蛋白質消化率為97%。

第四名:蒸雞蛋。蛋白質消化率92.5%。

第五名:生雞蛋。蛋白質消化率僅為30%~50%。

維生素儲存最好的吃法

第一名:帶殼水煮蛋。加熱溫度低,營養全面保留。

第二名:蒸蛋。加熱溫度較低,核黃素、葉黃素等水溶性維生素損失少。

第三名:水煮荷包蛋。加熱溫度較低,水溶性維生素有少許損失。

第四名:煎荷包蛋。加熱溫度高,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等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都有損失。

第五名:攤雞蛋。加熱溫度高,所有維生素都有損失。

第六名:炒雞蛋。加熱溫度高,維生素損失較多。

釋出於 2021-02-08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