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退燒了是不是就好了
退燒是好轉的跡象,但不能說明患者完全康復。
手足口病的患者發病期間會伴有發燒、口裡長皰疹、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現斑丘疹或皰疹,僅僅是退燒的話,不能說明患者病情痊癒,例如有的患者燒先退,皰疹晚一些,尤其是口腔內的皰疹,可能需要兩週的時間才能完全消退。只要還有皰疹,患者可能就還需要在家隔離,因為皰疹液內含有病毒,有可能傳染給別人甚至感染再次加重病情。
手足口病退燒了多久能好
因人而異,正常情況下一週之內會好。
絕大多數的手足口病患者,在發病初期都會出現發燒,然後接著冒疹子,但通常只要病情不大嚴重的,日常生活護理以及物理退燒做到位的情況下,90%以上的患者在5天之內體溫就會恢復正常,之後再過2—3天就能完全康復,最多不超過一週,因為手足口病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只要病情不嚴重的,多在一週內痊癒。
手足口病退燒了還會發燒嗎
可能會再次發燒。
臨床上很多手足口病因為護理不當或是患者轉為重症傾向或是患者又感染了細菌性肺炎、呼吸道感染等病症的話,就會引起患者之前明明退燒了,後面又繼續發燒的現象,這種病例也是比較常見的,因此家長在護理時要格外注意患兒反覆發燒的情況。
手足口病反覆發燒怎麼辦
1、發燒38.5度退燒辦法:就醫用藥
若是手足口病的患者發燒超過38.5度的情況下,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吃點退燒藥,多喝水多休息,儘快退燒,以免持續發熱導致寶寶引起其他併發症,必要時要住院治療。
2、38.5度以上退燒辦法
1、冷溼敷
將毛巾放入冷水中浸溼,擰成半乾,敷在患者的額頭、面部、腋下或者腹股溝等大血管部位,每3—5分鐘更換一次,可以降低血管溫度,有利於患者退燒。
2、全身溫水擦浴或泡澡
將患者衣物解開,用溫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如此可使患者面板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
每次泡澡約10~15分鐘,約4~6小時一次,擦浴後半小時測量體溫,出疹子的小兒發熱不宜用此法降溫。
3、溫酒精拭浴
酒精擦浴將70%酒精兌溫開水1/1,或75%酒精兌溫開水1/2,亦可用二鍋頭酒兌溫開水水1/4,放在一個小碗中。擦浴時將門窗關好,用紗布或柔軟小毛巾蘸碗中的酒精,擦患兒手心、腳心、腋窩和上臂內側、前胸和大腿根部。稀釋後的水溫約為37~40℃,再擦拭四肢及背部。
擦拭後可用浴巾蓋一下身體,等5~10分鐘,酒精蒸發得差不多的時候,體內的血液迴圈到了身體表面,又使面板變熱時,就可以再重複第二次,如此重複三次左右,體內外的溫度可迅速下降。
由於退燒速度較快,此方法適合1歲以上之幼童,且超過40℃以上不易退之高燒使用。
4、多喝水
發燒體溫過高,身體會極度缺水。家長應該多給孩子喝溫開水,讓水來調節體溫,幫助發汗,喝水既有退燒的功效還可以補充體內的水分,防止虛脫。
5、小兒推拿
(1)開天門100—150次。
位置:天門穴又名攢竹,位於兩眉中(印堂)至前髮際成一直線。
操作方法:用兩隻手的大拇指輕輕地自眉心交替直線推動至前發跡線。
功效:疏風解表,開竅醒腦,鎮靜安神。主治:感冒、發熱、頭痛、煩躁不寧、驚惕不安等。
(2)推坎宮100—150次
位置:坎宮位於自眉頭起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線。
操作方法:用兩個大拇指的正面從印堂穴沿著眉毛想眉梢分推。
功效:疏風解表,醒腦明目,止頭痛。主治感冒發熱、頭痛,目赤痛,煩躁不安,驚風,目眵等。
(3)揉太陽穴100—150次
位置:眼角和眉角連線交點向後一指寬有一個凹陷處,這便是太陽穴。
操作方法:用中指指端輕輕按揉太陽穴。
功效:主治頭痛、偏頭痛、眼睛疲勞、牙痛等疾病。
(4)揉耳後高骨100—150次
位置:耳後高骨位於耳後入髮際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方法:用兩個大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兩側耳後高骨。
功效:。主治傷風感冒,頭痛,頭暈,驚風,煩躁不安,目赤痛,耳鳴,耳塞等。
(5)按揉大椎穴
位置:大椎穴位於第7頸椎與第一胸椎棘突之間的凹陷處。
手法:喲中指指端按揉,或者用拇指與食指、中指、無名指做對稱用力,捏擠大椎穴。按揉100—300次,捏擠10—15次。
主治:熱病、感冒、脖子疼痛僵硬等症。
如何判斷手足口病是否痊癒
1、看患者精神是否好轉
人在生病期間,精神狀態都會不佳,顯得人無力、萎靡不倦的,得了手足口病的患者也會有同樣的現象,但若是病情痊癒之後,整個人又會跟從前一樣容光煥發、活力四射了,因此患者的精神是否好轉可作為判斷手足口病是否痊癒的標準之一。
2、看患者病症是否消退
患有手足口病的病人,會出現發燒、口裡長皰疹、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現斑丘疹或皰疹,甚至頭痛、嘔吐、呼吸困難、冒冷汗等病症,若是以下這些病症都已經消退,說明患者病情痊癒。
3、看患者食慾是否正常
患有手足口病的人,因為口裡長有皰疹會伴有厭食,食慾不振的現象,若是患者食慾漸漸恢復正常,吃東西不覺得痛,說明口裡的皰疹在癒合,病情開始好轉。
怎樣護理讓手足口病快點好
消毒隔離
一旦發現感染了手足口病,寶寶應及時就醫,避免與外界接觸,一般需要隔離2周,直到熱度、皮疹消退及水泡結痂。寶寶用過的物品要徹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曬。寶寶的房間要定期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流通,溫度適宜。有條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燻蒸進行空氣消毒。減少人員進出寶寶房間,禁止吸菸,防止空氣汙濁,避免繼發感染。
口腔護理
寶寶會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鬧不眠等,要保持寶寶口腔清潔,飯前飯後用生理鹽水漱口,對不會漱口的寶寶,可以用棉棒蘸生理鹽水輕輕地清潔口腔。可將維生素B2粉劑直接塗於口腔糜爛部位,或塗魚肝油,亦可口服維生素B2、維生素C,輔以超聲霧化吸入,以減輕疼痛,促使糜爛早日癒合,預防細菌繼發感染。
皮疹護理
1、寶寶衣服、被褥要清潔,衣著要舒適、柔軟,經常更換。
2、剪短寶寶的指甲,必要時包裹寶寶雙手,防止抓破皮疹。
3、臀部有皮疹的寶寶,應隨時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潔乾燥。
4、手足部皮疹初期可塗爐甘石洗劑,待有皰疹形成或皰疹破潰時可塗0.5%碘伏。
5、注意保持面板清潔,防止讓面板受到二重感染。
注意降溫
小兒手足口病一般為低熱或中度發熱,無需特殊處理,可讓寶寶多喝水。體溫在37.5℃~38.5℃之間的寶寶,給予散熱、多喝溫水、洗溫水浴等物理降溫;退熱期、出汗後要及時更換衣服,防止受涼。高燒不退時,應遵醫囑運用藥物降溫。
飲食營養
寶寶宜臥床休息1周,多喝溫開水。患兒因發熱、口腔皰疹,胃口較差,不願進食。宜給寶寶吃清淡、溫性、可口、易消化、柔軟的流質或半流質,食溫以偏溫略涼為宜,不能過鹹,以減少對口腔潰瘍面的刺激,避免辛辣。對疼痛明顯而拒食的患兒要適當給予靜脈補液。
注意觀察病情變化
由於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也具有侵害腦和心臟的特性,可引起腦膜炎、心肌炎等併發症,故家長應嚴密觀察孩子的病情變化,發現患兒有高熱、劇烈頭痛、嘔吐、面色蒼白、哭鬧不安或嗜睡時,應及時請醫生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