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上頜竇炎的西醫療法

avatar 一條小逸龍
2.8萬 熱度 A+ A-
1.上頜竇穿刺沖洗術1經自然孔沖洗法粘膜表面麻醉,用彎尖的上頜竇沖洗管插入中鼻道,約達前後深度之一半,將尖端轉向外下方,再緩慢前拉,經過鉤竇前進入自

  1.上頜竇穿刺沖洗術  1經自然孔沖洗法  粘膜表面麻醉,用彎尖的上頜竇沖洗管插入中鼻道,約達前後深度之一半,將尖端轉向外下方,再緩慢前拉,經過鉤竇前進入自然開孔。  2經中鼻道上頜竇內壁膜部穿刺沖洗  依前法將上頜竇沖洗管尖端朝向下鼻甲上緣的外側壁,觸之有柔軟感,然後刺入竇腔內進行沖洗。此法優點是不損傷鼻淚管,不損傷顎大動脈分支,因而不會引起出血。該處造孔不易封閉。  3經下鼻道穿刺沖洗  行下鼻道前方粘膜麻醉,亦可用1%普魯卡因粘膜下浸潤麻醉。患者最好取坐位,術者一手固定患者頭部,一手持穿刺針,置針於下鼻道近下鼻甲附著處,距下鼻甲前端後方約1cm,以45°角朝眼外眥方向穿刺,當穿入竇腔時有突然無阻力感覺,如未穿透骨壁,可將穿刺點後移,可將穿刺點後移,或作旋轉鑽進。穿入竇腔後,抽出針芯,令患者低頭,雙手捧託彎盤,肘部抬高以防沖洗液流入袖內。  4經尖牙窩穿刺法  患者仰臥,消毒唇齦溝上方,注入含腎上腺素的1%利多卡因5ml,深達骨膜。然後將上頜竇穿刺針在眶下緣1cm處刺入上頜竇內。  5塑膠管竇內留置沖洗  用較粗穿刺針穿透竇腔,用合適的細聚乙烯管或矽膠管長10~15cm,經針孔插入竇腔內,將其外端用膠布固定在上唇或鼻翼上。優點是免去多次穿刺的痛苦,可每日多次沖洗,縮短治療時間,並可根據需要隨時採取竇內分泌物行細胞學、細菌學研究。  2.上頜竇造瘻術  首先在下鼻道行1%地卡因含腎上腺素表現麻醉,再在距下鼻甲2cm處的下鼻道外側壁行1%普魯卡因浸潤麻醉,然後用骨鑿在該處鑿一粘膜骨瓣,蒂在後方,將此粘膜骨瓣轉入竇內,以防窗孔封閉。必要時可用骨銼在上、下、前方將窗孔擴大,也可切除下鼻甲遮蓋窗孔的部分,以防阻塞窗孔。  3.上頜竇根治術  1麻醉區域性浸潤麻醉合併鼻腔、竇腔粘膜麻醉。區域性主要麻醉眶下神經、齒槽神經及蝶顎神經節。  2切口於上唇和唇齦粘膜交界處自尖牙嵴向外達第二尖牙做橫切口,深達骨壁,剝離骨膜,露出尖牙窩骨面。  3鑿開前壁用圓鑿或電鑽頭鑿開尖牙窩內側部分,即上頜竇前壁,然後用咬骨鉗擴大成1~1.5cm直徑的骨孔,若發生出血可用骨蠟止血,或於出血處兩旁用骨鑿各鑿一次施行壓迫止血。  4取出病變組織古典的柯-陸手術是將竇內粘膜完全剝除,以期徹底根治。但事實上術後竇腔常被新生的纖維組織所充滿,仍易感染而發炎,療效不夠滿意。隨著對粘膜生理學和病理學的進一步認識,人們對粘膜的處理採用了保留的方法,例如對牙源性上頜竇炎只清除下壁接近牙根的粘膜,而對其他處粘膜則予以保留。  5鑿開對孔通入下鼻道在上頜竇內側壁前下部,用圓鑿將骨壁鑿成對孔,用咬骨鉗向前下方擴大,使其前後徑不小於1.5cm,上下徑不小於1.0cm,並使對孔下緣與鼻腔底部處於同一平面。用尖刀沿對邊緣向竇內下鼻道粘膜行上、前、後切開,做面粘膜瓣,並使轉向竇內底部,以便再生粘膜覆蓋竇腔。如果下鼻甲前端肥大,妨礙此項操作,或阻塞對孔的通暢,則可切除下鼻甲前端。

釋出於 2021-01-09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