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腦積水的病因及治療

avatar 鄰家山彤
2.8萬 熱度 A+ A-
俗話說,大腦是人的司令部。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腦是人體多麼重要器官。所以一直以來腦部的疾病都備受關注,腦積水就是其中之一。腦積水是腦脊液生成或迴圈吸

俗話說,大腦是人的司令部。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腦是人體多麼重要器官。所以一直以來腦部的疾病都備受關注,腦積水就是其中之一。

腦積水是腦脊液生成或迴圈吸收過程發生障礙而致腦脊液量過多,壓力增高,擴大了正常腦脊液所佔有的空間,從而繼發顱壓增高,腦室擴大的總稱。

腦積水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腦積水病因很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原因:

1先天畸形 如中腦導水管狹窄,膈膜形成或閉鎖,室間孔閉鎖畸形第四腦室正中孔或側空閉鎖,腦血管畸形,脊柱裂,小腦扁桃體下疝等。

2感染 胎兒宮內感染如各種病毒,原蟲和梅毒螺旋體感染性腦膜炎未能及早控制,增生的纖維組織阻塞了腦脊液的迴圈孔道,或胎兒顱內炎症也可使腦池,蛛網膜下腔和蛛網膜粒粘連閉塞。

3出血 顱內出血後引起的纖維增生,產傷顱內出血吸收不良等。

4腫瘤 可阻塞腦脊液迴圈的任何一部分,較多見於第四腦室附近,或脈絡叢乳頭狀瘤。

5其他 某些遺傳性代謝病,圍產期及新生兒窒息,嚴重的維生素A缺乏等。

腦積水治療前的注意事項?

預防:

1、加強產前早期診斷及早終止妊娠,預防腦積水兒的出生。腦積水兒的產前早期診斷是預防腦積水兒出生的重要途徑。由於明顯的腦積水,在孕12-18 周即可透過B超查出,所以要加強B超在產前診斷中的應用,及早終止妊娠,預防腦積水兒的出生,降低先天性腦積水的出生率。

2、宣傳優生知識,減少胎次。據有關資料表明,胎兒患腦積水的危險度可因孕婦產次增加而升高。兩胎以上者腦積水發生率明顯上升。因此,宣傳優生知識,減少胎次,是防止腦積水兒的途徑之一。

3、提倡適當年齡生育從有關資料顯示,腦積水畸胎的發生率有隨孕婦年齡增加而遞增的趨勢。一般25―29歲組發生率最低,但差異無顯著性,30歲以後發生率就有遞增趨勢。因此,提倡適當年齡生育,對預防腦積水兒的發生有一定意義。

4、加強優生教育,提高人口文化素質。據有關統計資料提示,腦積水兒的發生與孕婦文化程度有關,孕婦文化程度越低發生率越高,文盲與半文盲者後代的患病率最高。所以要提高人口的健康素質,首先應提高人口的文化素質,以增強群眾對優生教育的接受能力和自我保健意識。

腦積水中醫治療方法

針灸治療本病,在古代醫學典籍尚未發現有關記載。而現代報道,則首見於1959年,介紹一例患兒經針刺委中、合谷等而獲愈。之後,一直到70年代,針灸界又開始注意到本病的治療。最近10餘年來,較大樣本的臨床觀察文章日漸增多,不僅在穴位刺激方法上作了多方面的實踐,如以針刺配合艾條溫和灸、藥線灼灸、中藥外敷等,而且在臨床證治規律上作了比較深入的探索。已初步認為,從中醫辨證分型看,以腎陽虛者療效好,而脾腎陰虛者,針灸效果為差;而從西醫分類看,發現針灸治療交通性腦積水有效率高,遠期療效也較穩定;阻塞性腦積水療效低,且預後亦差。瀋陽張廣中醫採用祖傳遺方專業治療腦積水,擁有二十多年腦積水臨床經驗,藥到病除.針對不同病情病種,因病而異,選藥檔次上都有科學的分類方法。

體針

一取穴

主穴:百會透四神聰、三焦俞透腎俞、三陰交透復溜。

配穴:分型選取。

腎陽虛:患兒頭大,顱縫開裂,前囟飽滿,無嘔吐及落日徵,肢體活動尚好,納食二便均正常。僅取主穴。

脾腎陽虛:患兒頭大,顱縫裂開,前囟飽滿,張力高,無嘔吐,落日徵不明顯,腹脹便溏,神疲納可,四肢活動尚好。

加大椎、足三里。

脾腎陰虛:患兒頭大,顱縫裂開,前囟寬大飽滿,張力高,面色 白,頭額青筋暴露,神呆煩躁,體瘦頸細,嘔吐驚厥,落日徵明顯。

加大椎、風池、風府、水分透中極、足三里、陰陵泉透三陰交。

二治法

主穴每次均取,按中醫辨證分型除腎陽虛外,餘均據症選配穴。針刺採取短時間中等度刺激的方法,輕捻轉慢提插,每穴捻轉3次,緊插慢提1次,如此3遍後出針。每次針畢加捏脊3遍,即由尾骶部捏至背肩部作一遍,手勢要輕而緩,或沿督脈和膀胱經用面板針輕度叩打3遍。每日1次,30天為一療程,停針3~5 天續治。三療程無明顯效果者,宜改用它法。

三療效評價

療效判別標準:痊癒:頭圍恢復至同齡兒童標準限度以內,前囟平坦或凹陷,顱縫完全閉合,四肢活動及納食二便均正常;有效:頭圍正常或稍超過同齡兒童標準限度,前囟略突起或平坦,但張力不高,其他症狀有不同程度改善;無效:經一~三療程治療,體徵症狀均無明顯改善。共治76例,按上述標準評定:痊癒 44例57.9%,有效13例17.1%,無效19例25.0%,總有效率為75.0%。以腎陽虛型療效高,而脾腎陰虛型最差3。

綜合法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水溝、支溝、四神聰、合谷、水分、陰交、中極、水道、陰陵泉、足三里、三陰交、復溜;2、風府、風池、大椎、命門、腰俞、殷門、委中、承山、絕骨。

二治法

每次取用1組,按患兒情況酌情加減。早期以點刺或作短時間的刺激為主,待適應後,四肢穴可留針20~30分鐘。每次刺針之前,先以面板針叩打夾脊穴,自上至下輕叩,直至面板潮紅。對尿少、囟門不縮小及肢冷者,用艾條迴旋灸水分、陰交、關元穴,每次5~10分鐘。為加強效果,可在患兒頭部外敷中藥。針刺每日1次,30~5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10天。中藥隔日1敷。

外敷中藥製備:大戟10克、芫花10克、甘遂10克、商陸10克、冰片1克、麝香10毫克,共研細粉,以醋或凡士林調成糊狀配。

三療效評價

共治療69例,有效51例73.9%,無效18例26.1%。對其中35例作進一步分析,發現13例交通性腦積水,有效11例 84.6%,無效2例15.4%,而22例阻塞性腦積水,有效為9例40.9%,無效13例59.1%。隨訪6月至6年,交通性腦積水基本治癒7例,繼續好轉5例,惡化1例;阻塞性腦積水基本治癒1例,繼續好轉9例,惡化8例,死亡4例。表明無論近期還是遠期療效,前者都優於後者 4~7。

針灸

一取穴

主穴:百會、關元、湧泉。

配穴:阻塞性腦積水加腎俞、脾俞;交通性腦積水加大椎、命門。

二治法

均採取先針後重灸之法。主穴必取,配穴據不同症型而選。關元行補法,湧泉行瀉法,均於得氣後即出針;百會施平補平瀉法,留針1小時。配穴亦於得氣後取針。然後選穴施灸。其中,百會、湧泉必灸。用周氏灸架固定艾條,每穴均須灸完1支艾條,以穴區區域性潮紅,不發泡為度。每日1次,3個月為一療程,停治1 月後再進行下一療程。

透過以上描述,我們可以大致瞭解腦積水的病因及治療方式。不過一切都是因人而異的,不可一概而論,建議仔細評估後進行合理治療。

釋出於 2021-01-10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