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脾氣虛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avatar 英哲桑
2.4萬 熱度 A+ A-
脾氣虛弱,運化失職,水谷內停,故納少,脘腹脹滿;食後負擔加重,故腹脹更甚;水溼不運,流注腸中,故大便溏薄;脾主肌肉四肢,脾虛日久肢體失養,故神倦乏力;中氣不足故

脾氣虛弱,運化失職,水谷內停,故納少,脘腹脹滿;食後負擔加重,故腹脹更甚;水溼不運,流注腸中,故大便溏薄;脾主肌肉四肢,脾虛日久肢體失養,故神倦乏力;中氣不足故少氣懶言;脾虛失運,水溼浸淫肌表,故面色白光白,浮腫;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氣虛,日久可致營血虧虛,或氣血兩虛之證;肌膚失去血的濡養和溫煦,可致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浮弱,是脾氣虛弱之象。  

脾在五行中屬土,在五臟陰陽中屬陰中之至陰。脾主運化,統血,升清,輸布水谷精微,為“氣血生化之源”。人體出生後,各臟腑組織器官皆依賴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養,故稱脾為“後天之本”。其與胃、肉、唇、口等構成脾系統。素體脾虛或飲食不節、情志因素、勞逸失調,藥、食損脾或慢性腎病患者溼邪久居,損傷脾氣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虛衰、生化之源不足。脾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幾乎所有的胃腸道疾病都可出現或伴有脾虛。  

1、脾氣虛:多脾氣不足,運化水谷精微功能減弱,臨床以腹脹,便溏,疲乏為主要表現的證。常見於洩瀉、胃脘痛、腹痛、水腫、痰飲、哮喘、痿證、小兒疳積,以及西醫的慢性胃腸炎、慢性腎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疾病。脾胃同居中焦,脾胃之氣統稱中氣,故脾氣虛證屬於中氣不足範疇。  

2、脾陽虛:多因脾氣虛衰進一步發展而成,也可因飲食失調,過食生冷,或因寒涼藥物太過,損傷脾陽,或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3、中氣下陷:中氣亦指脾氣。脾氣上升,將水谷精微之氣上輸於肺,以榮養其他臟腑,若脾虛中氣下陷,可出現久瀉、脫肛、子宮脫垂等症。  

4、脾不統血:脾氣虛弱,不能攝血,則血不循經。  西醫認為,脾虛的原因:例如中老年,牙齒鬆動、脫落,味覺減退;胃腸道平滑肌開始萎縮,彈性減低,蠕動變慢,食物在胃腸道中行進消化速度減慢,易於滯留;同時,胃腸道內的表面的枯膜逐漸變薄,消化腺也逐漸萎縮,消化液分泌減少,對食物的分解能力降低。由於這些生理的變化,就造成了中老年人的脾胃逐漸衰弱,消化功能下降,從而發生了上述的種種不適。

釋出於 2021-01-18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