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貼能治頸椎病嗎
能緩解頸椎病症狀,但難根治
頸椎病主要是因為慢性勞損引起的,其次是明顯外傷或生活、工作以外導致的;而中醫認為頸椎病是因為寒溼痺阻、痰淤阻絡、氣血兩虛、脾腎虧虛引起的。
而三伏貼有疏通經絡、調理氣血、寬胸降氣、健脾和胃、鼓舞陽氣、調節人體的肺脾功能,所以三伏貼對於寒溼、勞損引起的頸椎病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三伏貼貼哪裡緩解頸椎病
大椎穴
1.位置:
椎穴是人體穴位之一,位於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2.取穴方法:
取定穴位時正坐低頭,該穴位於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
3.功效:
益氣壯陽,大椎穴有解表通陽,補虛寧神,清熱解表、截虐止癇的作用。
肩井穴
1.位置:
肩井穴在肩上,前直乳中,當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
2.取穴方法:
取穴時一般採用正坐、俯伏或者俯臥的姿勢,肩井穴位於肩上,前直乳中,當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即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在大椎穴與肩峰連線三中點,肩部最高處)。
3.功效:
疏導水液。肩井穴有通經活絡、豁痰開竅、祛風清熱、活絡消腫的作用。
大抒穴
1.位置:
位於脊柱區,第1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寸。
2.取穴方法:
正坐低頭或俯臥位,在第一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1.5寸處取穴。
3.功效:
強筋骨,清邪熱。有祛風解表、宣肅肺氣的作用。
外關穴
1.位置:
外關穴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人體手少陽三焦經上的重要穴位。
2.取穴方法:
患者採用正坐或仰臥,俯掌的姿勢,外關穴位於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手脖子橫皺紋向上三指寬處,與正面內關相對)。
3.功效:
聯絡氣血,補陽益氣。外關穴有疏表解熱,通經活絡,清熱解表作用。
手三里
1.位置:
手三里穴位於前臂背面橈側,當陽穴溪穴與曲池穴連線上,肘橫紋下2寸處(在前臂,手肘彎曲處向前3指幅,在陽溪與曲池連線上,用手按就痛之處)。
2.取穴方法:
側腕屈肘,在陽溪穴與曲池穴的連線上,曲池(肘橫紋)下2寸處取穴。按之肉起兌肉之端。取穴時應讓患者採用正坐,側腕,伸直前臂,曲肘的取穴姿勢。
3.功效:
潤化脾燥,生髮脾氣
頸椎病有哪些症狀
頭痛肩酸
頸椎病患者會表現出:頭頸肩酸困不適,頭痛,板滯,僵硬。
頸性眩暈
偏頭痛常因頸部突然旋轉時誘發,耳鳴耳聾等迷路症狀多伴有交感症狀臨床上以胃腸、心血管及呼吸症狀為多。
全身性症狀
頭暈、頭痛、睡眠差、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易集中;眼脹、視物不清;
耳鳴、耳堵、聽力下降;鼻塞、“過敏性鼻炎”,咽部異物感、口乾、聲帶疲勞等;
噁心甚至嘔吐、腹脹、腹瀉、消化不良、噯氣等;心悸、胸悶、心率變化、心律失常、血壓變化等;面部或某一肢體多汗、無汗、畏寒或發熱。
下肢症狀
下肢無力、雙腿發緊(如縛綁腿)及抬步沉,足踏棉花、抬步打漂、跛行、易跪倒(或跌倒)、足尖不能離地、步態拙笨及束胸感。
三伏貼治頸椎病注意事項
不要對著頸椎吹
貼了三伏貼之後最好不要直吹涼風、風扇、空調。但是因為天太熱,有的人實在受不了,這時候也可以呆在空調房間裡。不過空調的溫度不要太低,風口也不要直接對著貼著三伏貼的部位吹,(比如)有的人(貼的)是頸椎、腰椎、肩周等等。
不吃寒涼食物
其次就是在飲食上,因為天熱,大家都比較喜歡吃一些冰鎮、寒涼、辛辣的等等有刺激性的食品,這個也是嚴格禁止的,否則會影響治療效果,加重病情。
不吃溫熱食物
還有在貼三伏貼的期間,我們同時建議大家不要吃熱量太大的食物,像羊肉啊,或者是一些大補的,甚至是一些海鮮產品,還有香椿芽之類的,在這期間最好是要少吃。
注意護理起水泡現象
有些患者貼了三伏貼之後面板過敏,可能會起一些水泡,如果起了水泡,大家也不要很害怕,因為有的藥物本身就對面板有一定的刺激性,水泡破潰後容易引起感染,所以要注意水泡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