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醫治療 應儘可能做到及早發現、早隔離、早就地治療患者。目前對本病尚無確切有效的病原治療藥物,主要採取支援及對症治療措施。 治療宜採用綜合治療措施,目前尚無特效療法。高熱病人可酌情靜脈輸液,登革出血熱,有休克、出血等嚴重症狀,需積極處理。休克者應及時補充血容量,首次液體300-500ml快速靜脈輸入,必要時可輸血漿或加用血管活性藥。大出血病人應輸新鮮血液,上消化道出血者,可服氫氧化鋁凝膠、雲南白藥、西咪替丁甲氰咪胍等。對子宮出血者,可用宮縮劑。有腦水腫者,用20%甘露醇250mI和地塞米松10mg靜脈推注。 1、一般及支援治療 急性期應臥床休息,給予清淡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防蚊隔離至病程的第7天。對典型和重型病例應加強護理,注意口腔和面板清潔,保持每日有一定的尿量和大便通暢。 2、對症治療 1 高熱應以物理降溫為主。對出血症狀明顯的患者,應避免酒精擦浴。解熱鎮痛劑對本病退熱不理想,且可誘發G-6PD缺乏的患者發生溶血,應謹慎使用。對中毒症狀嚴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小劑量腎上腺皮質激素,如口服強的松5mg3次/日。 2 維持水電平衡 對於大汗或腹瀉者應鼓勵患者口服補液,對頻繁嘔吐、不能進食或有脫水、血容量不足的患者,應及時靜脈輸液,但應高度警惕輸液反應致使病情加重,及導致腦膜腦炎型病例發生。 3 有出血傾向者可選用安絡血、止血敏、維生素C及K等止血藥物。對大出血病例,應輸入新鮮全血或血小板,大劑量維生素K1靜脈滴注,口服雲南白藥等,嚴重上消化道出血者可口服甲氰咪呱。 4 休克病例應快速輸液以擴充血容量,並加用血漿和代血漿,合併DIC的患者,不宜輸全血,避免血液濃縮。 5 腦型病例應及時選用20%甘露醇250~500ml,快速靜脈注入,同時靜脈滴注地塞米松,以降低顱內壓,防止腦疝發生。 6降低顱內壓:對劇烈頭痛、出現顱內高壓症的病例應及時應用20%甘露醇注射液250~500ml快速靜脈滴注,必要時於6~8h後重復應用。同時靜脈滴注地塞米松,10~40mg/d,有助於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對呼吸中樞受抑制的患者,應及時應用人工呼吸機治療,並作心電圖、血壓、血氧飽和度和血液酸鹼度監測。
二、中醫 1發熱期。症狀:惡寒高熱、頭身疼痛、嘔吐腹瀉、舌紅苔黃膩、脈浮數。治法:解表清氣、化溼清熱。常用中藥:銀花、連翹、淡竹葉、板藍根、石膏、藿香、牛蒡子、薄荷、黃芩、麥冬、玄參等。 2出疹期及出血。症狀:高熱煩渴、斑疹外發、面板淤斑淤疹、便血、嘔吐、腹瀉、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治法: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常用中藥:生石膏、知母、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梔子、黃連、黃芩、玄參、紫草、生地榆等。 3休克期。症狀:面白肢冷、煩躁不安、體溫下降、血壓下降、脈細弱。治法:益氣固脫、回陽救逆。常用中藥:人參、五味子、麥冬、熟附子等。 4恢復期。症狀:少氣無力、食慾不振、懶言、舌淡、脈細。治法:健脾和胃、益氣養陰。常用中藥:太子參、茯苓、白朮、石斛、扁豆、麥冬、麥芽、知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