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蛇浸酒
材料:丹参50克,白花蛇25克,白酒1000毫升。
做法:上药共研为末,放入纱布袋中,扎口,入白酒中浸泡,7日后去渣后饮用,
用法:每日临睡前服用10-20毫升。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适应症:风寒湿痹,关节酸痛,屈伸不利。
桑枝酒
材料:桑枝,五加皮,木瓜,蚕砂,松节,黑豆,薏苡仁,黄柏,十大功劳,银花各15克,白酒1500毫升。
做法:所有药材研碎成粗粉,纱布袋装,扎口,白酒浸泡,10日后取出药袋,压榨取液,取压榨液与药酒混合后再静置,过滤后饮药酒。
用法:口服,每日2-3次,每次20-30毫升。
功效:祛风胜湿,清热通络。
适应症:湿热痹症,关节疼痛,局部红肿灼热以及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
天麻酒
材料:天麻30克,白酒500毫升。
做法:将天麻浸泡于白酒中,浸泡7日后服用。
用法:每日2-3次,每次10-20毫升。
功效:活血止痛。
适应症:风湿痹通,肢体麻木。
白花蛇酒
材料:白花蛇(干)90克,防风,羌活,秦艽,五加皮,当归各30克,天麻24克。
用法:将所有药材切细,浸入1500-2000毫升烧酒中,1个月后取出饮用。
用法:每日2次,每次服用50毫升左右。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适应症:风寒湿痹症而属风邪偏胜者。如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或有恶风发热等表证,苔薄白,脉浮。
五加皮酒
材料:五加皮150克,当归100克,地榆30克,川牛膝60克,酒曲200克,糯米5500克。
做法:将五加皮煎取药汁,和酒曲,糯米酿成酒,再把当归,川牛膝,地榆浸入酒中煮沸,去渣后贮存。
用法:每日3次,每次15-20毫升。
功效:祛风化湿,强筋通络。
适应症:小便不利,下肢痿弱,脚气浮肿,腰膝酸痛,骨节痉挛,阳痿精寒,皮下肿满。
三花酒
材料:当归25克,台参,桑寄生,白芍,木瓜,茯苓,钩藤,桂圆肉,红枣各30克,防风,川芎,桂尖,秦艽,灸甘草各15克,川牛膝,焦白术,苍术各18克,熟地黄,三花酒150毫升。
做法:将前18味药捣碎,置于容器中,加入三花酒,密封后浸泡30日,去渣即可饮用。
功效:调和气血,祛风除湿,舒筋通络。
适用:风湿筋骨痛及半身不遂。
徐长卿酒
材料:徐长卿,金果榄各30克,杜仲15克,黄酒500毫升。
做法:将前3味药切碎,置于容器中,加入黄酒,密封酒坛,浸泡15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效:祛风湿,止痹痛。
适应症:风湿腰痛,关节痛。
松叶酒
材料:松叶(鲜)250克,独活,麻黄各25克,白酒1500毫升。
做法:松叶切细,其他药材粉碎,用纱布袋装,扎口,白酒浸泡,春夏7日,秋冬14日,取出药袋后压榨取液,将榨取的药液与药酒混合,静置,过滤即饮。
用法:温服,每日2-3次,每次20毫升。
功效:祛风胜湿,散寒止痛。
适应症:风湿痹通,关节屈伸不利,肢节疼痛,筋脉拘挛,腰背强直。
五加皮酒
材料:五加皮150克,当归100克,地榆30克,川牛膝60克,酒曲200克,糯米5500克。
做法:将五加皮煎取药汁,和酒曲,糯米酿成酒,再把当归,川牛膝,地榆浸入酒中煮沸,去渣后贮存。
用法:每日3次,每次15-20毫升。
功效:祛风化湿,强筋通络。
适应症:小便不利,下肢痿弱,脚气浮肿,腰膝酸痛,骨节痉挛,阳痿精寒,皮下肿满。
三花酒
材料:当归25克,台参,桑寄生,白芍,木瓜,茯苓,钩藤,桂圆肉,红枣各30克,防风,川芎,桂尖,秦艽,灸甘草各15克,川牛膝,焦白术,苍术各18克,熟地黄,三花酒150毫升。
做法:将前18味药捣碎,置于容器中,加入三花酒,密封后浸泡30日,去渣即可饮用。
功效:调和气血,祛风除湿,舒筋通络。
适用:风湿筋骨痛及半身不遂。
徐长卿酒
材料:徐长卿,金果榄各30克,杜仲15克,黄酒500毫升。
做法:将前3味药切碎,置于容器中,加入黄酒,密封酒坛,浸泡15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效:祛风湿,止痹痛。
适应症:风湿腰痛,关节痛。
松叶酒
材料:松叶(鲜)250克,独活,麻黄各25克,白酒1500毫升。
做法:松叶切细,其他药材粉碎,用纱布袋装,扎口,白酒浸泡,春夏7日,秋冬14日,取出药袋后压榨取液,将榨取的药液与药酒混合,静置,过滤即饮。
用法:温服,每日2-3次,每次20毫升。
功效:祛风胜湿,散寒止痛。
适应症:风湿痹通,关节屈伸不利,肢节疼痛,筋脉拘挛,腰背强直。
长宁风湿酒
材料:木瓜30克,防风,防己,红花各60克,威灵仙,土茯苓各90克,当归,生地各120克,蝮蛇,眼镜蛇,赤练蛇各500克,60度高粱酒适量。
做法:上述药材除了三蛇之外,选用高粱酒1500毫升浸泡3周,然后取用滤液,药渣加水再煎,去渣取汁,另用三蛇分别浸酒1000毫升,3周后滤去酒液,等量混合成三蛇酒,将药酒,药汁与三蛇酒三者混合即成。
用法:每日3次,每次服用10-15毫升。
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适应症: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其他性质的关节炎而中医辨证属风,湿之邪偏胜的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