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手足口病艾灸哪裡 手足口病艾灸簡單有效方法圖解!

avatar 雨婷mio
1.1萬 熱度 A+ A-
目前正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很多人問手足口病可以不用藥治療,但出現的那些發燒、口痛、嘔吐、腹瀉、食慾不振可以用艾灸的方法治療,那麼具體艾灸哪裡能治療手足口病呢?下面我們就來一起學學如何給手足口病的小兒艾灸吧。

手足口病可以艾灸嗎

如手足口病患者身上皰疹沒有破潰的話可以艾灸。

手足口病在中醫上認為是邪毒侵脾,內熱熾盛,腸道失潤,腑氣不通,則壯熱面赤,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發熱,爆發皮疹,而艾灸能活絡經脈,幫助血氣執行,達到清熱解毒、除溼驅邪的目的,只要患者身上的皰疹沒有被抓破的話,是可以用艾灸的方法治療病症的。

手足口病小孩多大可以艾灸

一般可在出生後3至6個月開始施灸。

但也要根據兒童具體體質決定,而有的寶寶是出生就可以艾灸的。體質較差的,可早灸,多灸,體質強健、營養又好的,可晚灸、少灸。

備註

一般情況下,寶寶是否可以艾灸要看具體情況,最好諮詢相關醫師,不要自己隨便進行艾灸,以免對寶寶身體產生不良的影響,危害寶寶健康,建議在專業的艾灸醫師下進行操作。

手足口病艾灸哪裡

主穴為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陰交、脾俞、肺俞、委中。

病症加減

1、如發熱、咳嗽,配大椎、少商。

2、食慾不振,嘔吐或腹瀉,配中脘,天樞。

艾灸方法

用艾條溫和灸法,將艾條一端點燃,對準施灸的部位或,距2—3釐米進行施灸,使患者感覺有溫熱而無灼痛,至面板稍起紅暈為度。各穴位灸5—10分鐘,每天1—2次。10天為一療程。

手足口病艾灸圖解

曲池穴

主治疾病

主要用於配合治療手臂痺痛、上肢不遂,熱病,高血壓,癲狂;腹痛、吐瀉,咽喉腫痛、齒痛、目赤腫痛,癮疹、溼疹、瘰癧等病症。

取穴方法

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穴點陣圖片

合谷穴

主治疾病

身熱、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鼻衄鼻淵、咽喉腫痛、齒痛面腫、耳聾、失音、牙關緊閉、口眼歪斜、痄腮;發熱、惡寒、咳嗽、無汗或多汗、瘧疾;脘腹疼痛、嘔吐、便秘、痢疾;小兒驚風、抽搐、癲狂、癲癇;痛經、閉經、滯產;癮疹、面板瘙癢、疔瘡、丹毒;肩臂疼痛、手指腫痛、麻木、半身不遂。

功效

合谷穴有鎮靜止痛、通經活經、疏風解表、清洩肺氣、通降腸胃作用。

取穴方法

拇、食兩指張開,以另一手的拇指關節橫紋放在虎口上,當虎口與第1、2掌骨結合部連線的中點;拇、食指合攏,在肌肉的最高處取穴。

穴點陣圖片

足三里

主治疾病

用於治療急慢性胃腸炎、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痢疾、闌尾炎、腸梗阻、肝炎、高血壓、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絞痛、風溼熱、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腎炎、腎絞痛、膀脹炎、陽痿、遺精、功能性子宮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取穴方法

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淺層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

穴點陣圖片

 

三陰交

主治疾病

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脹腸鳴,腹瀉,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閉經,子宮脫垂,難產,產後血暈,惡露不盡,遺精,陽痿,陰莖中痛,水腫,小便不利,遺尿,膝腳痺痛,腳氣,失眠,溼疹,蕁麻疹,神經性皮炎,高血壓病等。

取穴方法

用度骨同身寸的方法在內踝尖上直上3吋,自己的手指,4指幅寬,按壓有一骨頭為脛骨,此穴位於脛骨後緣靠近骨邊凹陷處。

穴點陣圖片

脾俞穴

主治疾病

治療脾胃疾病的要穴,除可用於治療背痛等區域性病證外,還善於治療脾胃疾患如腹脹、腹瀉、痢疾、嘔吐、納呆、水腫等。

取穴方法

俯臥位或俯伏坐位,先找到背部取穴標誌:兩肩胛骨下緣連線中點——第7胸椎,再向下數至第11胸椎,根據骨度分寸法,肩胛骨內側緣與脊柱之間為3寸,兩線的中點即脊柱旁開1.5寸處為脾俞穴所在。

穴點陣圖片

肺俞穴

主治疾病

肺俞穴是治療肺臟疾病的要穴,除可用於治療頸肩疼痛等區域性病證外,還善於治療肺系疾患如感冒、咳嗽、氣喘等。

取穴方法

俯臥位或俯伏坐位,先找到背部上方取穴標誌:頸部前屈時項部最高骨性突起——第七頸椎,再向下數至第三胸椎棘突下方,根據骨度分寸法,肩胛骨內側緣與脊柱之間為3寸,兩線的中點即脊柱旁開1.5寸處為肺俞穴所在。

穴點陣圖片

委中穴

主治疾病

主治腰及下肢病證;腹痛,急性吐瀉;小便不利,遺尿;丹毒。

功效

分清降濁。委中穴有清熱涼血、舒筋通絡、祛除風溼、舒筋活絡、洩熱清暑、涼血解毒的作用。

取穴方法

患者應採用俯臥的取穴姿勢,委中穴位於膕橫紋中點,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中間,即膝蓋裡側中央。

穴點陣圖片

 

大椎穴

主治疾病

熱病,瘧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熱,項強,肩背痛,腰脊強,角弓反張,小兒驚風,癲狂癇證,五勞虛損,七傷乏力,中暑,霍亂,嘔吐,黃疸,風疹等。

取穴方法

取定穴位時正坐低頭,該穴位於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

穴點陣圖片

少商穴

主治疾病

少商穴主治感冒,發熱,肺炎,咳嗽氣喘,支氣管炎,肺炎,咯血,咽喉腫痛,頜腫喉痺,扁桃體炎,腮腺炎,聲啞,失音,中風昏迷,牙關緊閉,中暑嘔吐,小兒驚風,癲狂,手攣指痛,指腫麻木,中暑,熱病,鼻衄,休克,精神分裂症,癔病,失眠,食道狹窄,黃疸,齒齦出血,舌下腫瘤,口頰炎,腦溢血,盜汗等。

取穴方法

少商穴位於人體的手拇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0.1寸。可採取伏掌,在拇指橈側指甲根角側上方(沿角平分線方向)0.1寸處,相當於沿爪角橈側畫一直線與爪角基底緣水平線交點處取穴。

穴點陣圖片

中脘穴

主治疾病

胃痛,腹痛,腹脹,嘔逆,反胃,食不化;腸鳴,洩瀉,便秘,便血,脅下堅痛;喘息不止,失眠,髒躁,癲癇,屍厥。胃炎,胃潰瘍,胃擴張,子宮脫垂,蕁麻疹,食物中毒。

取穴方法

患者可採用仰臥的姿勢,中脘穴位於人體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具體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臍連線線中點即為此穴。

穴點陣圖片

天樞穴

主治疾病

天樞穴主治腹痛,腹脹,腸鳴,洩瀉,痢疾,便秘,腸癰,熱病,疝氣,水腫,繞臍切痛,赤白痢疾,細菌性痢疾,嘔吐,納呆,癓瘕積聚,瘧疾振寒,熱甚狂言,腸道蛔蟲症,腸梗阻,闌尾炎,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急性胃腸炎,小兒腹瀉,過時不止,淋濁,臍疝,黃疸,腰痛,膽囊炎,肝炎,月經不調,子宮內膜炎,功能性子宮出血,痛經,經閉,赤白帶下,崩漏,帶下,產後腹痛,腎炎等。

取穴方法

患者採用仰臥的姿勢,天樞穴位於人體中腹部,平臍中,距臍中2寸(肚臍向左右三指寬處)。

仰臥位,在臍中(任脈之神闕穴)旁開2寸處取穴。

穴點陣圖片

 

手足口病艾灸的注意事項

1、艾灸後不要馬上洗澡

一般灸後一小時內不建議洗澡,具體也要看室內溫度和水溫,如果是冬季而且室內溫度很低,最好間隔兩小時以上再洗澡,最好不洗澡。

2、艾灸前喝杯溫水

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溫水,高於體溫。艾灸後最好補充一杯熱水60度左右,稍稍有點燙嘴的為宜。另外艾灸時也不要喝冷水,吃涼飯,這樣做如同給艾灸撤火,不利於疾病的治療。

3、不宜艾灸的部位

皮薄、肌少、筋肉結聚處,妊娠期婦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頭、陰部、睪丸等不要施灸。另外,關節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處、心臟部位不要灸,眼球屬顏面部,也不要灸。

4、以下情況不要艾灸

極度疲勞,過飢、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或婦女經期忌灸,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注意體位、穴位的準確性

體位一方面要適合艾灸的需要,同時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要根據處方找準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6、注意防火

施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時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滾脫落引發著火。用艾條灸後,可將艾條點燃的一頭塞人直徑比艾條略大的瓶內,以利於熄滅。

7、注意保暖和防暑

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溫時要防中暑,同時還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和開換氣扇,及時換取新鮮空氣。

8、防止暈灸

暈灸雖不多見,但是一旦暈灸則會出現頭暈、眼花、噁心、面色蒼白、心慌、汗出等,甚至發生暈倒。出現暈灸後,要立即停灸,並躺下靜臥,再加灸足三里,溫和灸10分鐘左右。

9、注意施灸溫度的調節

對於面板感覺遲鈍者或小兒,用食指和中指置於施灸部位兩側,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溫度,做到既不致燙傷面板,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10、注意施灸的順序

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應按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的順序進行。建議初次艾灸的經驗不足的人宜先標記好艾灸的部位再進行艾灸或讓專業的艾灸師操作。


釋出於 2023-07-15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