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之間三觀不合的表現
朋友之間三觀不合的首要表現是沒有共同話題。真正的好朋友之間,即使沒有對話,也不會有任何的尷尬。即使沒有任何的交流,也不會有任何的尷尬。如果朋友之間,不說話會顯得尷尬,但是說話又聊不到一處,那麼就是朋友之間三觀不合的表現。或者在開會活動的時候即使被動地接受同一個話題的討論,所展現出來的思路,也是完全不同的,容易產生思想價值觀上的爭端。
在金錢的使用上體現三觀
朋友之間部分喜歡花錢享受,也有人喜歡積累財富,所以顯得格外吝嗇。在許多朋友聚集在一起活動的時候,有部分人並不願意去高階的高消費場所,其實在外出吃飯時,明明二十元就可以填飽肚子,但總有時候會消費千元去吃火鍋燒烤之類的,平均AA每人需要分擔200至300元的費用。這會使那些人表面不說,但心生埋怨,這也就是消費觀念的不同,也可以同時體現朋友之間的三觀不合。三觀相合的朋友,有著相同的消費觀念,願意節省,或者願意適當地享受生活,享受下午茶和蛋糕,而不只有淡飯粗茶。也能更好更多地享受生活的樂趣。
道不同不相為謀
只有擁有著共同目標的人才能能為朋友,並且走到一起,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這裡的“道”指的是一個夢想,或者相似的追求,不要求百分之一百的一樣,但是最起碼,充滿負能量的人不可能和充滿正能量的人成為朋友。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優秀的人結交的自然是優秀的人,而墮落的人只能與墮落的人一起苟且著生活。就比如說,選擇留學讀研讀博的人,和選擇畢業就工作的人,在後來的生活當中交集自然而然就會減少,甚至斷了聯絡。只有能並肩而行的人才是三觀相符的朋友。
總覺得對方做得不對
有些人即使明面上看上去使朋友,總是一起吃飯,一起逛街,一起打球,一起在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交際,但是實際上內心卻是對對方有很大意見,這也是三觀不合的表現。比如一個生活習慣,例如一個很簡單的生活問題,上完廁所之後是否要洗手的問題,絕大部分人都是會的,但有部分人是不會的,那麼作為他們的朋友如果自己有共同的這個習慣自然不會覺得有什麼,但如果自己不是這樣的,就會在背地裡覺得特別嫌棄,特別不舒服,這其實並不影響太多的生活交往,但也能看出人和人之間的成長環境和認知的不同,也是三觀不合的部分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