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將迎來全國愛牙日,今年的主題是“定期口腔檢查 遠離口腔疾病”,提倡做好牙病預防工作。然而,中華口腔醫學會最新公佈的一項調查顯示,北 京、上海、廣州、成都四大城市中,超過七成受訪居民沒有定期進行口腔檢查,人們通常只會在牙齒“痛得不能忍受”的情況下才去看牙醫,能做到每年檢查一次口 腔的不足三成。針對大眾不重視口腔健康,對牙病只“治”不“防”的現象,專家提醒,在頻繁進食的“多餐時代”,患牙病的風險更高,護理口腔、定期檢查的意 識亟待提高,建議每年至少做一次口腔檢查。
牙齒不痛≠牙齒健康
中華口腔醫學會新出爐的《城市居民飲食與口腔護理習 慣調查報告》顯示,人們對牙病的預防意識普遍薄弱,60.9%的居民表示只有牙齒出問題了才會去檢查,而13.4%的受訪者甚至牙齒有問題也拖而不治。此 外,家長預防意識的缺失對孩子也有直接影響,62.8%的兒童在牙齒有問題後才會在家長陪同下進行檢查。
中山大學光華口腔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副院長林正梅教授告訴記者,許多市民都有這樣的誤區:“我的牙齒既沒爛又不痛,何必檢查?”正因此,人們通常在難以忍受或牙齦經常出血的情況下才到醫院就診,殊不知,此時的牙病已進展到比較嚴重的階段。
林正梅教授解釋,牙齒“外表”堅強(包括牙釉質、牙本質、牙骨質),“內心”脆弱(牙神經)。很多牙病在初期症狀並不明顯,比如,初期只能在牙醫鏡 下看到牙釉質表面出現缺損;中期出現肉眼可見的齲洞,但此時患者依然沒有牙痛,可能只會在進食冷熱酸甜食物時出現牙齒痠軟敏感的現象;齲齒繼續進展,傷及 牙髓和牙神經才會出現劇烈的疼痛。“所以說,牙齒不痛≠牙齒健康。很多人突然牙痛去看醫生時,才發現牙齒已爛得很深,甚至無法補救了”。
也一樣,早期牙齦發炎僅表現為口臭、刷牙偶有出血;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後期牙周炎發展到深部,會出現牙肉腫痛,牙齒的“土壤”(牙齒周圍的組織)已悄無聲息地流失。當牙齒完全鬆動,此時再治療為時已晚。
因此,牙齒同樣要“防未病”。林正梅建議,為了更好地保護牙齒,成年人每年至少到醫院做一次口腔檢查和潔牙,兒童每年至少檢查兩次,這樣才利於把牙病消滅在萌芽階段。但如果牙齒已出現牙周炎等問題,檢查次數則要按醫生要求有所增加。
吃喝頻繁,牙齒壓力大增
您是否習慣早上10點飲杯咖啡加上兩塊點心?下午三四點吃個水果或喝瓶酸奶?或在晚上臨睡前吃夜宵?仔細數數,您在一天裡進食了多少次?據中華口腔醫學 會的調查顯示,我國城市居民的飲食已進入“多餐時代”。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四大城市中,超過七成居民每天在三餐之外會攝入零食或飲料。廣州是美食天 堂,廣州人也最“貪吃”,三餐之外進食的人數比例在四大城市中最高,達78.5%,但近六成市民沒有餐後及時清潔口腔的習慣。
林正梅 介紹說,吃喝頻繁不會直接導致口腔疾病,但吃喝頻繁又不注意及時清潔口腔,就容易使食物殘渣停留,增加口腔酸性,對牙齒造成侵蝕,令口腔患病風險大增。我 國5歲兒童的齲齒率達66%,平均每人有4顆齲齒;12歲兒童的齲齒率為29%,其中90%的齲齒髮生在“六齡牙”;90%以上的成年人有牙齦問題。“當 我們進食後,牙齒表面和牙縫中會殘留的食物殘渣,即使分量不多,也足以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因此,進食後及時清潔口腔對預防齲齒等口腔疾病非常重要,但這 往往被人們忽視”。
其實,若進食後不方便隨時刷牙,有兩種便捷的辦法保護牙齒:一是用清水漱口;二是利用無糖口香糖清潔牙齒並促進唾 液分泌,從而有效保護牙齒。漱口這個小小的步驟能除去口腔內的食物殘渣和部分軟垢,減少口腔內細菌的數量,對於保持口腔清潔和預防牙齒疾病大有益處。當 然,如果飯後使用牙線清潔牙齒就更完美了,既能去除嵌在牙縫間的食物殘渣,同時可清除附著在牙齒表面的牙菌斑。
Tips
小心“可樂齒”
林正梅教授指出,很多人都不知道,經常喝飲料也會給牙齒帶來傷害,尤其是喝碳酸飲料(如可樂)。然而,碳酸飲料會加大口腔中的酸性,長期大量飲用又不注 意清潔的話,容易導致牙齒表面的牙釉質被分解和腐蝕,一般表現為牙齒表面出現小洞,然後是脆化,牙齒會出現酸蝕症,變得脆弱和敏感。為了防範“可樂齒”的 出現,建議儘量少喝可樂,多飲用白開水;若飲用碳酸類飲料,最好用吸管,避免飲料與牙齒接觸,又或者喝完以後及時用清水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