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時報訊 (記者 周偉龍 實習生 陸星任 通訊員 張青修) 廣東的春季來得比較早,且天氣較為潮溼,不少人會進行食補,以防疾病、防溼熱。專家提醒,食補雖有一定效果,但並非能治百病,春季宜多食溫性食物。
對於春季食補,廣州軍區總醫院營養科主治醫師肖桂珍認為,食補對人體是有一定作用的,但食物其實並不像一些養生節目中所說的具有“治百病”的效果,進食最主要的還是為人體補充能量,所以只要營養相對均衡即可。
肖桂珍稱,春季是一個“生髮”的季節,宜多食溫性的食物,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就是不要吃得太油膩,要儘量清淡。“春季是生長的季節,那自然就適合多吃一些應季的蔬菜,像小白菜、上海青等。”
對於廣東人喜歡煲老火湯的做法,肖桂珍表示不推薦,因為“煲老火湯的時候營養物質,包括一些蛋白質,主要都留在了湯渣中,而湯本身所含的營養成分並不多”。煲湯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一個小時,在煲湯的材料上可以根據需要加入藥材,像清補涼一類的湯在春夏對人體是有一定好處的。
無論煲湯還是做菜,在春季要注意不要攝入過多肉類。肖桂珍指出,在煲湯的過程中,過多的肉類容易使湯中含有過多嘌呤,這對人體沒有好處。
此外,對於一些食物相食相剋的說法,肖桂珍指出,在營養學上其實並沒有所謂食物相剋的說法,食物相剋是根據食物本身所含有的物質來進行分析得出其相剋的結論,“但如果真的要攝入達到對人體有害的程度,那換算到食物的量就會非常大了,一般的進食根本達不到那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