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吃鹽過多的危害
1. 寶寶吃鹽多,會影響味覺
過早加鹽會使寶寶對食物本身的味覺感知發生偏差,以後的飲食習慣可能會對調料、新增劑的口味產生依賴,易挑食、偏食。
2. 寶寶吃鹽多,會降低抗病能力
攝鹽過多還會抑制口腔黏膜上皮細胞的繁殖,減少唾液分泌,削弱口腔對細菌、病毒的防禦功能,從而降低寶寶抗病能力。
3. 寶寶吃鹽多,會影響鋅、鈣的吸收
高鹽飲食還會影響對鋅、鈣的吸收,易導致缺鋅、缺鈣,影響智力和體格發育,甚至會造成孩子免疫力下降,引發各種疾病。
4. 寶寶吃鹽多,會引發高鹽疾病
嬰兒的腎臟功能發育不健全,不足以代謝過多的鈉鹽。如果輔食中加鹽過多,無法自行排洩的鈉鹽滯留在體液中,可能引發水腫、高血壓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有的家長過早給寶寶新增輔食,比如三四個月就開始,而且輔食裡基本都會加鹽,說不吃飯沒力氣。這很容易損傷嬰兒腎臟。上面影片中的案例就足以說明這一點。
5. 兒童吃鹽多,可能間接引起肥胖問題
一項新研究表明,如果兒童的食物中鹽含量過多,他們往往更傾向於選擇含糖量較高的飲料,反過來,這又將影響孩子肥胖的風險。
研究發現,孩子每天的食鹽攝入量越多,相應地他們喝的飲料也就越多。當研究人員著重瞄準其中三分之二選擇含糖飲料的孩子時,同樣的結果也出現了:兒童每攝入390毫克的鈉,平均就要額外多喝0.6盎司的含糖汽水,果汁或者其他飲料。我們知道,果汁、汽水或其它飲料中的含糖量是比較高的。
兒童飲食“四少一多”
兒童飲食以平淡為主。味精、醬油、蝦米等含鈉極高,但由於風味和養分,小兒可限量進食。
父母給小兒的膳食調味品,應做到“四少一多”的原則,即少糖、少鹽、少醬油、少味精、多醋。同時,還應當儘量避免上述提及的鹹、醃食品、罐頭和含鈉高的加工食品。
養分學家建議,1至6歲的幼童天天食鹽不應超過2克,1週歲以前以逐日不超過1克為宜,3個月後的嬰兒可恰當吃些鹹食。對患有心臟病、腎炎和呼吸道感染的兒童,更應嚴厲控制飲食中的鹽攝進量。
建議用“餐時加鹽”的方法控制食鹽量,既可以照料到口味,又可以減少用鹽。“餐時加鹽”,即烹調時,或起鍋時,少加鹽或不加鹽,而在餐桌上放一瓶鹽,等菜餚烹調好端到餐桌時再放鹽。由於就餐時放的鹽重要附著於食品和菜餚表面,來不及滲進內部,而人的口感重要來自菜餚表面,故吃起來鹹味已夠。這樣既控制了鹽量,又可避免碘在高溫烹飪中的損失。
很多人有喜好吃梅菜、鹹魚和臘肉等習慣,這些食品含鈉量廣泛高,兒童應當儘量減少或避免。除此之外,豆瓣醬、辣醬、榨菜、酸泡菜、醬黃瓜、黃醬(大醬)、腐乳、鹹鴨蛋、罐頭、香腸、豬肉鬆、油條和泡麵等也應當儘量避免。
合理為嬰兒新增輔食
輔食中常常含有鹽分,科學新增輔食一般從六個月開始,因為六個月內嬰兒的腎臟、肝臟、胃腸道發育都還沒有完善,所以無論是鹽還是糖還是固體食物的消化能力都對孩子嬌嫩的胃腸道和肝腎是負擔。
有些傷害並不一定是當下的,而是長遠的,很多都是導致成年後某些疾病(如心血管和糖尿病等)的增加,而不僅僅是當下胃腸道問題或面板過敏問題。
當然,由於個體差異,嬰兒新增輔食的時間也可能早那麼一點或晚那麼一點,這視乎孩子挺舌反射是否消失、上身是否能直立坐穩等綜合考慮。
挺舌反射是一種非條件反射,屬於先天性行為。嬰兒在大約四個月,長一些的七個月以內,舌頭會對進入嘴裡的固體食物推出,以防止外來異物進入喉部導致窒息。挺舌反射消失一般會看做是已經可以適當餵養嬰兒半固體或者固體輔食的重要標誌。
寶寶應該在什麼時候開始吃鹽
6個月以下的嬰兒不考慮另外新增鹽分;
6到12個月的嬰兒每天攝入不超過500毫克;
12到36個月的寶寶每天攝入不超過650毫克。
其實何止是兒童,那些對兒童有損傷的,對成年人一定也有,只是程度不同罷了。我們大人也要注意,清淡飲食,善待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