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痿的原因多為一般性化膿感染,少數為結核性,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惡性腫瘤、肛管外傷等也可形成肛瘻。大多數肛痿起自肛管直腸周圍膿腫,當膿腫自行破潰或切開引流處成為外口;膿腫縮小,形成感染性管道,其原發病灶成為感染源不斷進入管道內口,因此經久不愈。外口面板生長較快,常常假性癒合,以致又破潰,反覆發作。
膿腫: 肛管直腸周圍膿腫有2大類:一類與肛腺及肛瘻有關,稱為原發性急性肛腺肌間瘻管性膿腫,簡稱瘻管性膿腫,較多見;一類與肛腺及肛瘻無關,稱為急性非肛腺性非瘻管性膿腫,簡稱非瘻管性膿腫較少見;肛瘻大多由前者發展而來。肛瘻多為一般化膿性感染所致,少數為特異性感染,如結核,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直腸肛管外傷繼發感染也可形成肛瘻,直腸肛管惡性腫瘤也可潰破成瘻管,但都很少見,與一般化膿性肛瘻有明顯區別。
性激素: 有人推測性激素的影響是肛瘻發生的主要原因,在青春期,人體自身的性激素開始活躍,隨即一部分皮脂腺,特別是肛腺開始發育增殖,男性較女性增生明顯,由於肛腺分泌旺盛,若加上肛腺排洩不暢或肛腺管阻滯,則易感染引起肛腺炎,這可解釋男性青壯年為何肛瘻發病率較高,而女性肛腺導管較直,不如男性彎曲,分泌物不易淤積,所以女性肛瘻發病率較低,人到老年,與其他皮脂腺普遍萎縮的同時,肛腺也隨之萎縮,故老年人肛瘻少見。
病原菌: 肛瘻有原發性內口,瘻管,支管和繼發性外口,內口即感染源的入口,多在肛竇內及其附近,後正中線的兩側多見,但也可在直腸下部或肛管的任何部位,瘻管有直有彎,少數有分支,外口即膿腫潰破處或切開引流的部位,多位於肛管周圍面板,由於病原菌不斷經內口進入管道,加之管道迂曲行走於內,外括約肌附近,管壁由纖維組織構成,管內有肉芽組織,故經久不愈。
直腸下端和肛管有一些特殊的解剖結構,如直腸柱、肛瓣和隱窩等,在排便時經常受到糞塊的摩擦,發生損傷的機會很大。隱窩內有肛腺的開口,隱窩呈袋狀,易積存糞便,肛腺分泌的粘液也容易引流不暢。直腸和肛管內平時有大量細菌存在。直腸下端和肛管周圍有許多潛在的解剖間隙,充滿脂肪和疏鬆結締組織。上述這些特點都是為感染創立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所以感染多來自肛管內。肛門旁面板富於毛囊和皮脂腺,皮下脂肪也較厚,加以區域性不清潔,內褲摩擦或便後用硬紙揩拭都容易造成表皮損傷,易發生與一般的面板感染相似的肛周皮下感染,不過這種感染比較淺在,通常不會形成肛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