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腹瀉艾灸哪個部點陣圖 腹瀉怎麼艾灸

avatar 茂學公子
2.4萬 熱度 A+ A-
中醫認為,腹瀉發生的原因與六淫外邪入侵,脾胃氣機受阻,飲食不節,肝氣鬱結,脾胃虛弱有關,透過艾灸可以進行調理,那麼腹瀉艾灸哪個部位呢?

寒溼困脾型腹瀉艾灸

症狀:糞便清稀如水樣,色白無臭,腹痛腸鳴,畏寒食少,伴隨鼻塞頭重,肢體痠痛,舌淡紅,苔薄白或白膩,脈濡遲。

施灸方法:

宜選用足陽明胃經穴,背俞穴進行治療。

艾條灸:點燃艾條,火頭距離面板2-3釐米進行燻烤,使面板有較強的刺激感,活力要壯而短促,以達消散邪氣之效,每穴灸5分鐘左右,若面板產生小泡,任其自然吸收,但不要產生大的瘢痕,刺激以能忍受為度。

施灸穴位:大腸俞,足三里,中脘,神闕(可隔鹽灸)。

腸道溼熱型腹瀉艾灸

症狀:腹痛即瀉,洩下急迫,或瀉而不爽,糞便黃褐而臭,肛門灼熱,小便短赤,伴隨發熱,苔黃膩,脈濡數。

施灸方法:

宜選用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穴及背俞穴,任脈經穴經穴治療。

艾炷灸:在穴下塗敷大蒜汁,以粘附艾炷,選用標準大中艾炷施灸,可吹火使艾炷較快燃燒,當穴下產生強烈 刺激感時即清除艾炷,一般灸3-10壯,適宜於慢性頑固性病症。

施灸穴位:大腸俞,天樞,足三里,三陰交,陽陵泉,曲池,內庭穴。

食滯腸胃型腹瀉艾灸

症狀:腸鳴腹痛,瀉下糞便臭如敗卵,伴隨不消化之物,瀉後痛減,脘腹痞滿,噯腐酸臭,不思飲食,舌苔垢濁或厚膩,脈滑實。

施灸方法:

宜選用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及任脈穴進行治療。

艾炷隔姜灸:穴上放2毫米厚的薑片,中穿數孔,薑片上放艾炷,每次選3-5穴,每穴灸3-5壯,每日或隔日1次,7-10天為一個療程。

施灸穴位:中脘,上脘,天樞,上廉,下廉,公孫,內關。

小兒腹瀉艾灸部位

取穴:

胃俞: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2橫指處。

三陰交:足內踝最高上4橫指處。

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2橫指處。

施灸方法:採用溫和灸或隔姜灸,每日灸治1次,10次為1療程,療程間休息1-2日。

腹瀉康復保健措施

1.注意冷熱,防止著涼和感受暑溼穢濁之氣。

2.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的食物。

3.病人在洩瀉期間或初愈時,不要進食油膩和難消化的食物,宜食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白米粥,雞蛋等。


釋出於 2021-05-11

相關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