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處理方法-及時就醫
如果寶寶出現反覆發燒,並有以下幾種情況要及時就醫:
1.三個月以內的寶寶及時就醫;
2.發燒40℃以上,持續24小時,少屎或者無尿的寶寶;
3.低燒持續4天以上的寶寶;
4.發燒引起抽搐的寶寶;
5.發燒併發劇烈嘔吐或者吞嚥困難的寶寶;
6.呼吸急促口唇發紫的寶寶;
7.精神、活動差,甚至昏睡的寶寶;
8.燒退24小時後又復升高的寶寶。
最快的退燒方法-物理降溫
敷貼療法
1.綠豆100克,雞蛋數個,將綠豆磨成粉,炒熱,加蛋清調勻,捏成小餅,貼在胸前。不滿週歲的寶寶貼10分鐘即可,週歲以上可逐漸增加時間,3歲以上的寶寶可貼30分鐘。
2.用頭髮蘸蛋清反覆塗發熱寶寶的足底,手心,肚臍周圍及胸、背部,擦時要反覆擦,以保證體表蛋清不凝固為好,15分鐘為宜,塗擦完畢後,用乾淨毛巾擦拭乾淨,體溫即刻降至正常。
冰塊(水)降溫法
1.將小冰塊加少量冷水放入熱水袋或雙層塑膠袋中,外邊用布包好,將冰袋按平,放在患兒頭枕部。
2.用毛巾在冰水或冷水中浸溼後擰成半乾,疊成長方形,將毛巾放在患兒的頭上,可用兩塊毛巾交替使用。高熱時還可以放在頸部、腋下、大腿根部等。
注意:如果用冷水、冰袋冷敷,孩子會嫌太涼不可能忍受,可將每次的冷敷時間間隔幾分鐘再進行。在降溫過程中要注意病兒的一-般狀態,通常體溫降到38°C即可。如出現皮膚髮花等異常情況,應停止物理降溫。並注意避風,不要讓孩子著涼。
擦浴療法
1.大人洗淨手,用手或手裹乾淨紗布,蘸30%~ 50%的酒精(如果無酒精也可用60°白酒代替,一份白酒摻半份水),擦病兒的四肢和背部,一-般3~5分鐘,用力要適度,使面板血管擴張,熱量會隨酒精蒸發而擴散。注意,本法適用於體溫在40C以上體質較好,且無汗的患者,新生兒禁用此法。開始或擦完後都要注意測量體溫、觀察降溫效果。
2.用35C左右的溫水,用毛巾浸溼後擦浴手心、足心、肘窩、腋窩、胭窩、大腿根部、頸部、後背等處。每擦完一遍, 待面板上的水蒸發幹後,再擦第二遍,如此反覆數遍,直至體溫下降,擦完後穿衣、蓋被,以免受涼。
3.用風油精1毫升,加30毫升水,擦浴患兒上、下肢兩側,背部,腋下,腹股溝及四肢關節屈側,邊擦邊揉,約10分鐘,然後再間隔15分鐘進行第二次擦浴。此法很安全,療效優於酒精擦浴,無體溫不升等副作用。但要注意在操作時避免藥液接觸孩子的面部(眼睛、嘴巴、鼻孔等)及會陰部,避免區域性受到刺激,並且要密切觀注孩子的面板顏色、呼吸及脈搏等,發現異常應停止此法降溫,及時送往醫生進行處理。
刮痧療法
用瓷湯匙蘸水在背部上下刮, 以刮出紫紅痧為度。發熱病人, 輕輕一刮,即可刮出痧點,痧點呈紫紅色,粒大, 密佈。而正常人刮痧出痧慢, 需重刮幾次才可出現淺淡、稀疏、粒小的痧點。二者截然不同。施刮者應該注意鑑別。
刮痧療法是流傳於民間的一種古老的物理療法,刮痧療法目的在於透過疏通俞穴,達到調和內臟氣血、陰陽之功能, 對於感染性發熱,療效很好, 可作輔助治療。
足浴療法
準備兩個較大的洗臉盆,其中一個盆內倒入42*C左右的溫水,另一個盆內倒入15°C~ 16C的冷水,水量以能淹沒腳踝為限。洗淨患兒的雙腳浸入溫水盆內1分鐘,然後再浸入冷水盆內1分鐘, 如此交替進行,反覆三次,以溫水浴開始,以冷水浴結束。 需要注意的是,盆內的溫水要不斷的加熱水, 保持在42*C~43C。結束時,要迅速擦乾腳,穿上襪子,以免著涼,此法適用於小兒發熱初期的治療。
最常見的退燒方法-食療退燒
荷葉飲
功效:具有解暑清熱、養陰醒胃的作用。可每天當飲料喝。
製法:鮮荷葉100克,洗淨加水適量煎煮後,加蜂蜜100克,稍沸即成。
冬瓜荷葉湯
功效:具有清熱化痰、除煩止渴、利尿的功效。每天可飲湯食瓜兩次。
製法:冬瓜500克,洗淨,連皮切塊,荷葉切碎,加水煮湯。湯成去荷
葉加鹽調味即可。
葛根粥
功效:具有解肌清熱、生津止渴的作用。每天早晚各喝1次。
製法:鮮葛根40克,洗淨切片與水同磨,待沉澱後取粉。先用粳米100克煮粥,至半熟時加入葛根粉同煮成稀粥。
最安全的退燒方法-小兒推拿退燒
第1步清天河水500次
位置:前臂內側正中,自腕橫紋上至肘橫紋上呈一條直線。
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線推動。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稱清天河水。推500次。
要領:用力宜柔和均勻,推動時要有節律,頻率為每分鐘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從腕到時,不可反向操作!
第2步退六腑500次
位置:在前臂尺側(小指側),自肘關節至腕橫紋呈一條直線。
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線推動。
操作: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稱退六腑。推500次。
要領:用力宜柔和均勻,推動時要有節律,頻率為每分鐘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從時到腕,不可反向操作!
第3步清肺經500次
位置:在無名指未節羅紋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側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線推動。
操作: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稱清肺經。推500次。
要領:用力宜柔和均勻,推動時要有節律,頻率為每分鐘200-300次。
第4步推天柱骨300次
位置:頸後髮際正中至大椎穴呈一直線。
手法:推法。以拇指側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
直線推動。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稱推天柱骨。推100- 500下。要領:用力宜 柔和均
勻,推動時要有節律,頻率為每分鐘200-300次。
第5步按揉合谷穴1-3分鐘
位置:位於手背大拇指和食指的虎口處。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於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揉動。
操作:用大拇指指肚按揉1-3分鐘。
要領:揉法操作時用力應輕柔而均勻,手指不要離開接觸的面板,應使該處的皮下組織隨手指的揉動而滑動,不要在面板上摩擦,頻率為每分鐘200-300次。
第6步揉勞宮100次
位置:在掌心中央,握拳屈指時中指、無名指所指處中間,即是勞宮穴。
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於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揉動。
操作:用中指揉,稱揉勞宮。揉100200次。
要領:操作時用力應輕柔而均勻,手指不要離開接觸的面板,應使該處的皮下組織隨手指的揉動而滑動,不要在面板上摩擦,頻率為每分鐘200-300次。
最簡單的退燒方法-簡易方退燒
銀花青葉湯。
材料:金銀花15克,大青葉10克,蜂蜜適量。
做法:將金銀花和大青葉放入適量水中煎煮5分鐘,然後去渣取汁,涼溫後調入適量蜂蜜飲下。
藿香正氣水貼肚臍。
材料:藿香正氣水一支,棉球一個。
做法:用棉球蘸滿藿香正氣水,入睡時放在肚臍上並固定住,第二天取下。
皰疹性咽峽炎怎樣護理
注意口腔衛生
保持口腔清潔可用淡鹽水漱口,用10%硝酸銀塗於潰瘍或用咽喉靈丹冰硼散等,減輕咽痛症狀。
口服維生素
口服維生素C及B族維生素等抗生素,對病毒性咽炎無效,但如有發熱應給予抗菌藥物治療,以便控制繼發性細菌感染。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如果是新生兒,由於有很多的寶寶不愛吃奶或輔助食品。這時,應該避免食用對潰瘍有刺激性的和粗糙的食物,而應該給寶寶吃刺激性小的食物。
避免交叉感染
家庭護理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讓患兒充分休息,不要去幼兒園或學前班等,避免交叉感染。
多喝水
其次要讓患兒多飲水,進易消化的半流食,不要吃過熱的食物,以免加重口腔的疼痛。
檢測患兒體溫
另外要注意患兒的發熱情況,如果患兒體溫持續在39C度以上,要及時到醫院就診。皰疹性咽峽炎及咽結合膜熱均為自限性疾病,如果不繼發細菌感染或出現其他併發症,一般1~2周就可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