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看頸椎
人們往往認為頭痛是頭部的神經和血管出了問題造成的,而沒有重視頸部發揮的作用,因而治療上“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在頭部疼痛的部位做針灸、理療、按摩,口服去疼片等。而這些方法的治療效果往往不能令人滿意,最終形成“患者頭痛,醫生也頭痛”的局面。其實,大多數頭痛是頸椎問題造成的。早在1995年,就有學者指出頸椎的退行變和頸部的肌肉痙攣是引起頸源性頭痛的直接原因,因此頸源性頭痛又被稱為性頭痛。
頸源性頭痛的特徵:頸源性頭痛大多發生在20~60歲,頸源性頭痛的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2倍。頸源性頭痛由頸椎病及急、慢性頸椎損傷引起,與頸部神經受刺激有關。頸源性頭痛患者多有脖子僵硬、活動不靈活,頭或脖子一般都受過外傷。頭痛的特點主要為反覆在枕部、頭頂、太陽穴、前額或眼眶周圍出現鈍痛或痠痛,同時伴有脖子上部疼痛。檢查時,脖子周圍多有按壓痛。
頭痛為什麼與頸部有關:頭部的神經大都來自頸部。神經從脊髓發出後向上行走到達頭部,途中要經過很多骨頭縫隙和肌肉。如果脖子的肌肉或骨頭髮生病變,如頸椎退變、脖子肌肉外傷等,路過此地的神經就會受到影響,發生異常變化,而這些異常變化就會導致頭痛。
頸源性頭痛怎樣治:頸源性頭痛的傳統治療主要以針灸、按摩、推拿、理療等非手術治療手段為主。但是,由於發生頸源性頭痛的主要原因是頸椎及頸部肌肉組織的損傷或無菌性炎症,這些傳統治療方法如果應用不當,就會造成損傷加重,加速疾病程序。
近年來,將消炎鎮痛藥注射到發病部位的方法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它可使藥物在區域性充分發揮作用,減輕和消除軟組織炎症,進而緩解或根除頸源性頭痛。對於發病時間長、頭痛較劇烈的患者,可進行微創介入鎮痛手術。這種手術具有不開刀、創傷小、療效確切的優點,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治療頑固性頸源性頭痛的方法。
頭痛看五官科
有些病患者長期持續性或間斷性頭痛,輾轉於多家醫院就診,看遍神經內科、疼痛科及腦外科,做過頭顱CT、腦電圖、頸椎X線及腦血管彩超等多種檢查,均未發現任何異常情況,同時服用過很多擴血管藥及止痛藥物,效果始終不理想。頭痛是很多鼻腔鼻竇疾病的常見症狀,因此頭痛患者在內科檢查及藥物治療效果欠佳的情況下,要警惕是否為鼻部疾病所致。
阻塞性頭痛:急性、通常因鼻內充血腫脹,阻塞鼻竇開口,通氣引流不暢,引起阻塞性頭痛;鼻腔內平性痂皮阻塞合併繼發感染時,不僅鼻通氣不順暢而且有臭味,此時可引起阻塞性頭痛;易阻塞鼻竇開口,妨礙鼻竇通氣和引流,也可引起阻塞性頭痛。
真空性頭痛:當鼻竇內空氣吸收是負壓時可引起真空性頭痛。
反射性頭痛:高位鼻中隔偏曲,嵴突或鉅狀突壓迫鼻甲黏膜,可引起反射性頭痛;萎縮性鼻炎由於鼻腔寬大,大量空氣流入,刺激鼻黏膜可引起反射性頭痛。
慢性化膿性鼻竇炎引起的頭痛:由於細菌的毒素作用可引起頭痛,但一般較輕,多位於額部或鼻根,有時放射至頭頂、顳部或枕部。
頭痛看眼科
偏頭痛伴眼紅痛、瞳孔大:急性閉角型。急性發作時,常因情緒激動或過度勞累而誘發,起病急,眼壓急劇升高,出現眼痛、同側前額頭痛,甚至噁心、嘔吐等症狀。大多一隻眼發作,少有雙眼同發。常眼紅、視力可高度減退,瞳孔散大,且不正圓,對光反射消失。因為頭痛和散瞳散大,嘔吐。
偏頭痛伴眼紅痛、瞳孔小:急性前。發病急,由於睫狀體受刺激收縮所致,是一種痙攣性睫狀體神經痛,主要是虹膜和睫狀體組織腫脹充血、水腫和毒性物質刺激睫狀體神經末梢所引起。疼痛沿著三叉神經的分佈放射到同側眉弓和頰部,當受光刺激或眼球受壓時更為明顯,且夜間加劇。
視力正常,看書就頭痛:40歲之後,看遠看力正常,但是在看書報或看電腦時視物模糊,複視,文字跳躍走動,休息後再看又逐漸清晰,從遠看近也需短暫時間才逐漸能看清文字。常有睏倦易疲勞,對光敏感,眼珠脹痛,眼眶酸脹,異物感,眼乾澀,眼淚少等眼部症狀。有的還有頭痛或偏頭痛,眩暈,頸項酸脹,記憶力減退,心煩易發脾氣,多夢,面肌痙攣或全身不適等現象,這是視疲勞。有的就是輕度,注意休息,看書戴上合適的眼鏡就好了。
頭痛伴視力減退:頭痛是許多疾病的常見症狀,全身有很多病與眼科有關。頭痛伴有視力損害,則眼部檢查一定會有變化,眼科透過檢查視力、視野、眼底等檢查,可提供診斷線索和依據。
來源| 康頤雜誌
鼻炎常用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