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臍帶脫落後怎麼護理
護理前的準備
準備材料:消毒棉棒、75%酒精
準備工作:一定要仔細洗淨雙手
護理方法
臍帶脫落前
1.分離臍帶和臍窩
一手捏起臍帶的結紮線,輕輕提起,使臍窩和臍帶根部的粘連分開一些。
2.臍帶根部消毒
用乾燥的棉棒將臍帶周圍的水分仔細吸乾,然後取一根棉棒沾上酒精,再消毒一次。完畢後再把用手提過的結紮線塗上酒精消毒。注意,在清潔時,要從臍根中心呈螺旋形向四周擦拭,不可以來回亂擦,以免把周圍面板上的細菌帶入臍根部。
3.不要覆蓋或摩擦臍帶
給寶寶穿尿布時,要注意避免摩擦或覆蓋到臍帶的部位,防止尿液蔓延到臍部引起感染。
臍帶脫落後
新生寶寶臍帶脫落後,在根部會有一層痂,痂脫落後,區域性會有潮溼或者米湯樣液體滲出,這時候爸媽可以用消毒棉花棒蘸75%酒精擦淨,千萬不要用龍膽紫塗抹,以免影響觀察臍部感染情況。
新生兒臍帶異常症狀有哪些
臍炎
臍部流水或有膿性分泌物。臍輪面板紅腫或去除臍窩痂後有膿性分泌物。臍部分泌物有臭味,除區域性消毒、清洗外可能還需用抗生素治療,應去醫院檢查。若有發熱淚盈眶、精神弱、吃奶差者,還應警惕有無敗血症,需緊急求醫,絕不能耽誤。
臍肉芽腫
臍帶脫落後,如果臍根部的創面受異物刺激(如爽身粉、血痂)或感染,會在區域性形成小的肉芽組織:直徑1釐米,表面溼潤,有少量黏液或血性分泌物,日久不愈。此時應及時就醫,醫生會用硝酸銀燒灼或搔刮區域性或電灼,均可以治癒。如果以上方法無效,應手術切除。
臍茸
臍帶脫落後,創面有紅色、表面光滑溼潤像黏膜樣的腫物,很像小息肉,有少量分泌物,稱臍茸。臍茸與肉芽腫不同,它是腸黏膜組織,為胚胎時期卵黃管的殘留物。臍茸的治療方法與肉芽腫相同。
臍瘻
臍帶脫落後,臍正中有黏膜樣物,中心有孔,有腸內物流出,並帶有臭味,周圍皮膚髮生糜爛。此為胚胎時卵黃管與臍部相通,卵黃管未閉合殘留所致,需住院切除治療。
臍疝
臍部有一圓形或半圓形腫物,哭時增大,安靜時恢復,手指探入可觸到根莖部的邊緣。這是臍部的腹直肌鞘未合攏,腹壓增高時,腹膜、腸管等由此部位向外突起所致。小的臍疝在1歲以後會自愈,或用膠布加壓法固定,大的臍疝需2~4歲後進行手術治療。
臍溼疹
因過敏因素引起肚臍及周圍面板的皮疹,表現為丘疹、糜爛、滲出及脫屑等。可以用1%~4%硼酸液外洗、塗氧化鋅油等方式治療。
新生兒臍帶護理注意事項
1.觀察臍部有無異常分泌物,有無出血、滲血、紅腫等異常情況。保持臍部敷料乾燥,如有潮溼應及時更換。
2.勤換紙尿褲或尿布,且摺疊位勿蓋住臍部,防止尿液汙染臍部。
3.臍帶脫落前,勿試圖將其剝脫。
4.操作中動作輕柔,注意保暖。
5.如果發現臍根有肉芽、膿性分泌物、紅腫以及臭味,臍輪紅腫,說明已經發生臍炎,應該及早找醫生治療,以防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