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久坐、缺乏鍛鍊、外傷引起的肌肉拉傷、婦科病等,都使腰疼成為現代社會的多發病、常見病。
由於引發腰疼的原因不同,其種類也很繁多,日常我們可以透過自我檢查來判斷屬於哪一種,從而對症治療。
1.能摸到、有壓痛———腰肌勞損。腰肌和腰背筋膜疼痛,位置相對比較淺,如果感覺腰疼,而且能摸到,按壓時有 疼痛感,往往可能就是腰背(即腰肌勞損)。腰肌勞損重在預防:首先,應重視避免容易引起“閃腰”的動作;其次,一旦腰部必須休息,防止脊柱不斷 活動,干擾損傷軟組織修復;最後,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須保持良好的姿勢。
2.位置很深、活動受限———腰椎間盤問題。當腰椎間盤出現問題,其疼痛位置在身體後中心比較深的地方。感覺很疼,甚至活動受到限制,彎不了腰。但觸控腰和後背時,並沒有很疼的壓痛點。這往往是腰椎間盤引起的牽扯痛,或小關節功能紊亂引起的疼痛,確診需要藉助CT或核磁共振。
3.腰疼並伴隨下肢放射痛———神經受累。所謂的放射痛就是沿著腰一直到大腿、小腿,甚至足背、足底一條線的疼,或有麻木、踮腳走不了路、下肢無力等症狀,這些情況都可能是神經受累所致。此時千萬不要強忍著,需要去醫院檢查壓迫程度及壓迫位置。因為神經受累導致的腰疼後遺症相對較多,干預得越晚,療效可能越差。
4.待著不動也疼———須排除腫瘤可能。出現不明原因的腰疼,又找不到特殊的壓痛點,夜間睡著時也疼得厲害,處於舒適、放鬆的休息狀態時仍然很疼,必須及時到醫院排除是否為腫瘤,以免延誤治療。
俗話說,“十人九”,要想養出好腰,日常生活中除了需要得到醫生的幫助外,患者要特別注意自我保健,可適當進行功能鍛鍊。
1.小燕飛。人呈俯臥位,雙手背向放好,頭儘量向上翹,然後放鬆。做這個動作時,不能屈膝,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10分鐘左右,時間、強度因人而異。
2.五點支撐、平板支撐。背部支撐力一旦不足,身體就容易發生僵硬、椎間盤功能退化。建議每天睡前做五點支撐訓練:仰臥在床上,屈肘屈膝,以頭枕部、雙肘尖、雙足底著床,將臀部及腰背部盡力抬離床面,3~5秒為1次,每天50次。
平板支撐對保護腰部、提高腰部肌力也有一定幫助。俯臥,兩肘開啟與肩同寬,肘關節支撐於地面,上臂與軀幹儘量保持90度。兩腳尖並在一起減少支撐面 積。頸部自然伸直,眼睛看向前下方,挺胸,使頭、肩、髖和下肢等部位保持在同一平面,腹部肌肉、盆底肌收緊,使脊椎骨處於自然生理彎曲的形態。自然呼吸, 不要憋氣,髖關節不能下落或向身體兩側傾斜。
3.向後抬腿。趴在床上或站立趴在牆上,讓腳、腿向後方使勁,左右腿交替進行,以感覺到後背肌肉收縮、拉緊,整個身體向後弓為最佳狀態。
鍛鍊是一個長期過程,要慢慢協調肌肉的穩定性,不僅能減輕腰疼,還能延緩腰椎間盤退變速度。不過,腰疼急性炎症期,不主張做功能鍛鍊,可能會加重症狀。此時需要充分休息,最好臥床。當炎症被控制住、疼痛減輕後,才是做功能鍛鍊、減少病情復發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