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咳嗽有痰是风寒还是风热
还要根据其他症状分析才能判断是风寒还是风热。
宝宝咳嗽有痰的这个症状,既符合风寒的症状也符合风热的症状,我们不能单单看宝宝咳嗽有痰就认定宝宝是风寒或是风热引起的,具体还有根据以下症状分析。
如何区分宝宝咳嗽有痰是风寒还是风热
1、看舌苔
风寒:舌苔白。
风热:舌苔黄、红。
2、看痰液
风寒:咳嗽的痰较稀、白、黏。
风热:咳嗽的痰黄、稠,不易咳出。
3、看鼻涕
风寒:流清鼻涕,鼻涕颜色白。
风热:鼻涕比较浓,颜色发黄、发青。
注意:有时候,一开始是清鼻涕,后来成了黄鼻涕,说明孩子有炎症了。
4、看季节
风寒:多在秋冬较多。
风热:多在夏季较多。
5、看是否嗓子疼
风寒:一般来说,风寒感冒嗓子不会疼,只是干咳,没有红肿等情况。
风热:嗓子比较疼,有红肿、咽东西疼的情况,就说明是风热感冒了。
6、看是否口干
风寒:如果宝宝感冒了口不干,说明是风寒感冒。
风热:如果口干舌燥的,孩子总想喝水,总觉得口渴,说明是风热感冒了。
7、看怕冷的程度
风寒:一般来说,风寒感冒会比较明显的怕冷,体温升高。
风热:风热感冒怕冷没有那么明显,或者不会怕冷。不过宝宝通常表现不出来,家长要多注意观察他是否打寒噤。
8、看是否出汗
风寒:风寒感冒的宝宝无汗,不轻易的出汗。
风热:风热感冒的时候,往往出虚汗的。
宝宝风寒咳嗽有痰食疗方法
宝宝咳嗽有痰首先家长可以先采取食疗的方法治疗,然后再就医诊治,遵医嘱服药。下面先教各位家长宝宝风寒咳嗽有痰的食疗方法:
1、蒸大蒜水
功效:大蒜性温,入脾胃、肺经,治疗寒性咳嗽、肾虚咳嗽效果非常好。
做法:取大蒜2~3瓣,拍碎,放入碗中,加入半碗水,放入一粒冰糖,把碗加盖放入锅中去蒸,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蒸15分钟即可。当碗里的蒜水温热时喂给孩子喝,大蒜可以不吃。一般一天2~3次,一次小半碗。
2、紫苏粥
功效:温中暖脾,宣肺止咳。适用于外感受风寒之邪恶,儿童咳嗽痰多,饮食减少等。
做法:紫苏叶10克,粳米50克。先用水如常法熬煮米粥,待粥将成时再将紫苏叶洗净后切碎,人粥中继续熬煮,乘温食之。
3、白果糖鸡蛋
功效:温肺益气,镇咳祛痰,敛肺定喘。适用于小儿咳嗽,痰多色白。
做法:白果5个,冰糖20克,鸡蛋1个,麻油适量。白果剥去皮外壳及芽心(芽心一定要去净,以免中毒)。麻油适量倒人炒锅加热至八成热,白果人锅炸熟,加冰糖20克,水适量,煮沸2~3分钟后打入鸡蛋,煮熟即可。每晚1次,连服3~5天。
4、白萝卜蜂蜜
功效:发汗散寒,止咳化痰,治风寒咳嗽。
做法:大白萝卜1个,蜂蜜30克,白胡椒5粒,麻黄2克。将萝卜洗净,切片,放入碗内,倒入蜂蜜及白胡椒,麻黄等共蒸半小时趁热顿服,卧床见汗即愈。
宝宝风热咳嗽有痰食疗方法
1、罗汉果柿饼汤
功效:清肺热,去痰火,止咳嗽。治小儿百日咳及痰火咳嗽等症。
做法:罗汉果半个,柿饼3个,冰糖30克。加清水两碗半共煮至一碗半,再下冰糖,去渣,1天分3次饮完。
2、银耳鸭蛋汤
功效:治阴虚肺燥之咳嗽痰少,咽干口渴等症。
做法:银耳15,冰糖25克,鸭蛋1只。银耳与冰糖共煮,水沸后打入鸭蛋,每日服2次。滋阴清肺,止渴生津。
3、无花果冰糖水
功效:祛痰理气,润肺止咳,解毒润肠。治肺热咳嗽,声音嘶哑,咽干喉痛,便秘,痔疮出血等。
做法:无花果30克,冰糖适量。将无花果洗净,加水与冰糖共煮。每日1次,连服3—5天可显效。
宝宝咳嗽有痰需注意
1、防止吐奶和误吸
咳嗽的宝宝喂奶后不要马上躺下睡觉,以防止咳嗽引起吐奶和误吸。如果出现误吸呛咳时,应立即取头低脚高位,轻拍背部,鼓励宝宝咳嗽,通过咳嗽将吸入物咳出。
2、房间注意通风
室内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温度控制在25℃—26℃,湿度在50%—60%之间。家人尽量避免在家里抽烟。一点点的烟味,都会让宝宝的呼吸道不舒服,痰液更加无法顺利咳出,所以为了宝宝的健康,家中要成为无烟场所。
3、不要滥用抗生素
宝宝咳嗽有痰可以多喂宝宝一些温开水,尽量少用感冒药,更不要滥用抗生素。任何服用都要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为宜。
4、穿衣要适宜
给宝宝穿衣服要适宜,不要想着宝宝生病了,就猛得给他增添衣服,免得着凉。其实宝宝生病的时候,衣服要避免过多或过少,而且要宽松,松紧带的裤子不要过紧或者穿至胸部,以免影响宝宝的呼吸。
5、补充足够水分
宝宝咳嗽有痰时,爸妈要多给宝宝喝温热的白开水,充足的水分能有效地帮助宝宝稀释痰液,有利于痰液的咳出。饮食上也要尽量清淡。母乳喂养的妈妈也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多补充水分,少吃上火的食物,因为这些都是会通过乳汁传给宝宝的。
6、饮食要忌口
辛辣油炸的食物不能吃,鱼虾等海鲜类也不能吃,会增加咳嗽咳痰的症状,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口味要清淡。
7、及时就医
宝宝咳嗽有痰,爸妈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宝宝服用药物对症治疗。如果用药三天症状不缓解的话,就要再次到医院诊治了。如果发现宝宝早晨起来就咳嗽,还能呕出痰来,且持续三周以上,这很可能是气管炎或者过敏性气管炎。